虽慕求鱼不食鱼,网帘蓬户本空无。
在世界,作凡夫,知闻祇是个毗卢。
虽慕求鱼不食鱼,网帘蓬户本空无。
在世界,作凡夫,知闻祇是个毗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德诚的作品,名为《拨棹歌(其三十一)》。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
"虽慕求鱼不食鱼,网帘蓬户本空无。" 这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说明了诗人虽然渴望得到某些东西,但并非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而是出于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网帘蓬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简陋的生活环境,表明诗人的清贫和淡泊。
"在世界,作凡夫,知闻祇是个毗卢。" 这两句则显示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认识。在尘世间做一个普通的人,但内心却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这里的“毗卢”一词,是梵语中的一个名词,常被用来形容佛教中的菩萨,象征着智慧和慈悲。诗人通过这个词汇,表达了自己对于智慧和精神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高峰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从容。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精神追求,即在世俗之中寻找一份超然物外的心灵寄托。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灵泉在天半,狂波不能侵。
神蛟穴其中,渴虎不敢临。
隐照涵秋碧,泓然一勺深。
游润腾龙飞,散作三日霖。
天造岂无意,神化安可寻。
挹之如醍醐,尽得清凉心。
闻之异丝竹,不含哀乐音。
月好群籁息,涓涓度前林。
子晋罢云笙,伯牙收玉琴。
徘徊不拟去,复发沧浪吟。
乃云尧汤岁,盈盈常若今。
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兹焉如有价,北斗量黄金。
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
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