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兽纵横鬼魅多,人间岐路总差讹。
当时缄口终无语,天理民彝竟若何。
禽兽纵横鬼魅多,人间岐路总差讹。
当时缄口终无语,天理民彝竟若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社会环境,其中禽兽横行,鬼魅众多,暗示了世道的混乱和人心的险恶。"人间岐路总差讹"一句,形象地表达了道路歧途,是非难辨,人们容易迷失方向,受到误导。诗人通过"当时缄口终无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沉默和无奈,他选择保持沉默,可能是因为深感言辞无力改变现实,或者是在揭示一种默然的反抗。
"天理民彝竟若何"则直指天道伦理与人间秩序的失常,"民彝"指的是人的本性或社会常规,诗人质疑在这种环境下,天理(自然法则)和人伦规范是否还能得到应有的遵循。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公正和真理的深深关切。陈普作为宋末元初的文人,其作品往往寓含对时弊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张公少年好画马,用笔不在韩干下。
画鹰或作乌尾讹,一时好事传宣和。
此幅猕猴更希有,我惊见之不离手。
深山古崖霜气严,石壁洗出峰棱尖。
枯树萧萧古藤罥,藤丝坠处风吹乱。
二猴连臂学挂藤,一猴挽藤身精能。
回头侧面纷相向,性情总在藤丝上。
疑是巴南峡口来,吟时莫遣骚人哀。
又疑逼近黄陵庙,斑竹琮琤鹧鸪叫。
我为作歌称神奇,真宰所造人能之。
张公答云安用此,此曹跳踯聊为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