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狎鸥亭同赏牡丹》
《狎鸥亭同赏牡丹》全文
宋 / 韩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东亭尝种广陵花,美艳新增出旧芽。

小魏风标高洛品,大乔流徙得孙家。

丹砂缬妙深难染,白玉冠危莹绝瑕。

肯与姚黄为近侍,亦须称后始无差。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狎鸥亭同赏牡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与独特之处。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将牡丹的色泽、形态以及其在花中的地位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首先,“东亭尝种广陵花,美艳新增出旧芽。”这两句开篇即点明了牡丹生长的地点和时间,同时以“广陵花”暗示了牡丹的珍贵与名贵,通过“美艳新增出旧芽”表达了牡丹不仅继承了原有的美丽,还增添了新的魅力,展现了其生命力的旺盛与不断进化的特性。

接着,“小魏风标高洛品,大乔流徙得孙家。”这里运用了典故,将牡丹与历史人物相联系,通过“小魏风标”和“大乔流徙”等词语,赋予牡丹以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底蕴。同时,通过“高洛品”和“得孙家”进一步强调了牡丹在花中的高贵地位和独特价值。

“丹砂缬妙深难染,白玉冠危莹绝瑕。”这两句则从牡丹的颜色和质地入手,以“丹砂缬”形容其色彩的丰富和难以复制,以“白玉冠”比喻其质地的纯净和无瑕,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牡丹的卓越品质和超凡脱俗之美。

最后,“肯与姚黄为近侍,亦须称后始无差。”这两句将牡丹与另一著名牡丹品种“姚黄”进行比较,表达了牡丹不仅能够与之并肩,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从而确立了其在牡丹家族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近侍”和“称后”这样的词汇,进一步强化了牡丹的尊贵与卓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致描绘和深刻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作者介绍
韩琦

韩琦
朝代:宋   字:稚圭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75年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题秀岩

阳山鸟道峰前过,一谷呀然隔世埃。

泉落阴渠苍海近,□穿嵚室湿云开。

回中百客麟堪供,仙者千年鹤自来。

往矣张韩阙镌赏,竖扶寒笔意生哀。

(0)

偶书

一丘自足更何营,万里神州长在眼。

莫愁风景异山河,晴天云荫清峰晚。

(0)

和王师中·其一

谁惊河冻履秋霜,今日金汤古坏墙。

未见主人来北道,但闻群盗去南塘。

忧时我不嗟留滞,访道公能适莽苍。

绛帐早移收岁晚,吟风弄月动衡湘。

(0)

王用和屡言别而未归颐斋有诗戏之次韵奉寄

几度西郊饯马尘,曾将尺素托文鳞。

荷杯酌尽开怀酒,柳线萦回有脚春。

瘴海自多流落客,阳关少见别离人。

出门有碍何为者,徒负江湖老大身。

(0)

南浦

脩途无好况,满面受风埃。

见说山穷处,曾经水患来。

溪桥横独木,田野长荒莱。

薄暮投孤馆,寒猿声更哀。

(0)

答颐斋诗筒走寄·其一

才听檐花点滴声,锦囊入手便欣情。

啼乾杜宇春言别,赋到牡丹诗改盟。

洗涤愁肠凭酒遣,揄扬心事借琴鸣。

诘朝紫翠栏边约,喜有溪毛可絮羹。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