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丧乱起,群雄遍江河。
我行江之南,亦复罹兵戈。
亲戚相奔窜,闾里传惊讹。
一朝闻寇至,攀腾上岩萝。
路逢伟男子,负母匿山阿。
弱妇行不前,缢死枯树柯。
岂忍弃尔死,救尔如母何。
听此欲援之,山下寇已多。
行登寂高峰,天高郁嵯峨。
怅然思匪风,吞声不成歌。
中原丧乱起,群雄遍江河。
我行江之南,亦复罹兵戈。
亲戚相奔窜,闾里传惊讹。
一朝闻寇至,攀腾上岩萝。
路逢伟男子,负母匿山阿。
弱妇行不前,缢死枯树柯。
岂忍弃尔死,救尔如母何。
听此欲援之,山下寇已多。
行登寂高峰,天高郁嵯峨。
怅然思匪风,吞声不成歌。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战乱时期的社会动荡与个人的苦难遭遇。诗的开篇以"中原丧乱起,群雄遍江河"概述了大环境的动荡不安,各地英雄割据。接着,诗人以自身经历江南山地的逃难为线索,展现了亲人离散、谣言四起的恐慌景象。
"亲戚相奔窜,闾里传惊讹",生动刻画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惶恐和无助。"一朝闻寇至,攀腾上岩萝",形象地写出人们在危急时刻的逃生情景。诗人目睹了一位男子背负老母躲避敌人的感人场景,以及一位弱妇因无法前行而绝望自杀的悲剧。
"岂忍弃尔死,救尔如母何",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弱者的同情和无力感。然而,"山下寇已多"的现实又让他感到无能为力。最后,诗人独自攀登高峰,"天高郁嵯峨",寓言般的表达了他的孤独和对和平的渴望,"怅然思匪风,吞声不成歌",以无声的悲叹收尾,反映出诗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哀伤。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反映战乱民生疾苦的深刻之作。
釜中百蚕命,机上一絇丝。
积丝成百絇,量体织新衣。
新衣颜色娇,衿袖无参差。
昨日贴身素,今日生尘淄。
受尘不肯著,弃置衣何辞?
山脚十亩棉,病叶黄其姿。
海雹横山来,接接打断枝。
秋灯绝纺声,贫妇泣以悲。
蟋蟀鸣入床,夫君长别离。
大儿薪一束,不供一粥炊。
小儿菜一匊,不救一日饥。
旧纩捡空簏,破碎同蝶飞。
长泪续短线,寸寸心如灰。
脱儿髁上布,剪妾衣里衣。
颠倒结作领,窄幅难成围。
寄郎穷旅中,与郎瘦相宜。
漏屋彫瓦松,白日乌鸦啼。
结烟为愁云,鸦孤雄不归。
燕子坐深堂,羃羃芙蓉帏。
微命待西风,西风多偏私。
刺骨千丈霜,不与燕翼如。
燕翼如白袷,皎皎明月辉。
可怜屋上鸦,鸦背木叶稀。
《织新衣》【清·姚燮】釜中百蚕命,机上一絇丝。积丝成百絇,量体织新衣。新衣颜色娇,衿袖无参差。昨日贴身素,今日生尘淄。受尘不肯著,弃置衣何辞?山脚十亩棉,病叶黄其姿。海雹横山来,接接打断枝。秋灯绝纺声,贫妇泣以悲。蟋蟀鸣入床,夫君长别离。大儿薪一束,不供一粥炊。小儿菜一匊,不救一日饥。旧纩捡空簏,破碎同蝶飞。长泪续短线,寸寸心如灰。脱儿髁上布,剪妾衣里衣。颠倒结作领,窄幅难成围。寄郎穷旅中,与郎瘦相宜。漏屋彫瓦松,白日乌鸦啼。结烟为愁云,鸦孤雄不归。燕子坐深堂,羃羃芙蓉帏。微命待西风,西风多偏私。刺骨千丈霜,不与燕翼如。燕翼如白袷,皎皎明月辉。可怜屋上鸦,鸦背木叶稀。
https://shici.929r.com/shici/fuAD23Y.html
厕身儒林中,乡愿有微誉。
罔安藜藿饥,失足遂甘误。
蜣螂思化蝇,含垢极攀附。
秘技窃野狸,不慑按剑怒。
转夺锦绣荣,守经笑章句。
堂皇高马骑,沿门索琛赂。
小信要里儿,坚城负逾固。
姓氏虽匿更,讵终免败露?
咫桷方震霆,曾何不危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