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恭默处,座上见秋旻。
十八全弘治,清修在侧身。
折节延诸老,承平颂一人。
亲王遗谕在,花萼自冬春。
退朝恭默处,座上见秋旻。
十八全弘治,清修在侧身。
折节延诸老,承平颂一人。
亲王遗谕在,花萼自冬春。
这首诗是明代湛若水为孝宗皇帝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敬仰和哀思。首句“退朝恭默处”描绘了皇帝退朝后的宁静与谦逊,显示出他的庄重和内敛。次句“座上见秋旻”则通过秋天的天空,寓言皇位的崇高和皇帝的胸怀广阔。
“十八全弘治”暗指孝宗在位十八年,期间国家治理清明,社会稳定,称为“弘治之治”。诗人赞美皇帝的清廉修德,“清修在侧身”强调他个人品行的高尚。接下来,“折节延诸老”表达了皇帝礼贤下士,尊重老臣的美德,而“承平颂一人”则是歌颂他在承平盛世中的领导作用。
最后两句“亲王遗谕在,花萼自冬春”以亲王的遗训象征着孝宗的智慧和教诲,如春天般长久流传,即使冬季也能给人带来温暖。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缅怀孝宗皇帝德政的挽诗,体现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
谁料得、狂风作祟,浮云为孽。
孤负阑干凝望眼,不教宝鉴悬银阙。
但筵前、依旧舞腰斜,歌喉咽。
阴与霁,圆并缺,难指准,休分别。
况赏心乐事,从来磨折。
常把一尊陪笑语,也胜虚度佳时节。
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
槐影连阴,竹光抟露,小荷新绿浮圆。
簟纹如浪,绡帐碧笼烟。
回合溪桥一曲,初雨过、流水溅溅。
阑干外,沙鸥野鸟,飞过钓鱼船。
浮生,同幻境,眼空四海,迹寄三椽。
但随天、休问我后谁前。
要识渊明琴趣,真真意、都在无弦。
薰风里,纶巾羽扇,一枕北窗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