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森森万竿竹,许借浓阴傍华屋。
故宅荒凉扃复开,百年几见人歌哭。
春衾梦断闻晓鸦,湘帘不卷波纹斜。
夜来风雨解人意,小红开遍林檎花。
墙头森森万竿竹,许借浓阴傍华屋。
故宅荒凉扃复开,百年几见人歌哭。
春衾梦断闻晓鸦,湘帘不卷波纹斜。
夜来风雨解人意,小红开遍林檎花。
这首清代诗人李应莘的《杂咏(其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墙头森森万竿竹”,以繁茂的竹林为背景,展现出宅院的清幽与宁静。竹子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也暗示了主人的品性。接着,“许借浓阴傍华屋”表达了竹林愿意为华丽的房屋提供阴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
“故宅荒凉扃复开,百年几见人歌哭”两句,通过描绘旧宅的荒凉和时过境迁,传达出一种历史沧桑感,暗示了世事变迁和人生的无常。"春衾梦断闻晓鸦",以清晨乌鸦的叫声打断美梦,增添了寂寥与凄清的氛围。
最后,“湘帘不卷波纹斜,夜来风雨解人意”描绘了窗外湘帘未卷,映照出水面的波纹,显示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而“小红开遍林檎花”则以鲜艳的林檎花盛开,带来一丝生机与希望,暗示即使在困境中,生活仍有美好瞬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环境的变迁和情感的流转,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子夜雪华馀,卿家月影初。
酒香薰枕席,炉气煖轩除。
晚岁宦情薄,行军欢宴疏。
相逢剩取醉,身外尽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