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诗人在自然中游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融入了一种历史文化的氛围。开头“风壤瞻唐本”和“山祠阅晋馀”两句,通过对古代遗迹的观察,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敬仰和怀旧之情。
接下来的“水亭开帘幕,岩榭引簪裾”则是写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其中水亭、帘幕、岩榭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力。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两句,表达了春日景色的生机,但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因为自然界的复苏还不够完整,这种对比增添了一份深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则是对水中的倒影进行描写,通过菱角和水中的光影,诗人捕捉到了春天的清新与透明,同时也映射出心灵的澄明。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两句,转向了人间的欢乐场景,翰苑即书房之意,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在书房中吟咏古今之音,与友人共饮,感受着春日的愉悦。
最后,“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则是对远方信息的关注和记录,通过“辽雁”这一象征性的物象,传递了一种边塞之思,以及对国家安全与边疆安宁的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春日景色的美好,更融入了历史文化的深度思考,以及对人生欢乐和边塞关怀的情感流露,是一首集美丽、哀愁、关怀于一体的佳作。
礼部文章渊,波浪百尺高。
进士英俊窟,蛟龙千万条。
吾子欲求济,整子棹与篙。
吾子欲求胜,操子戈与矛。
勿谓水可狎,徒行思游遨。
勿谓龙可驯,空手捋须毛。
波神忽汹涌,怖死填蟹螯。
龙角忽张怒,走同虾蟆曹。
苟利篙楫往,跳海如沟濠。
苟操戈矛行,拉蛟如猿猱。
吾言有所勉,非徒声嘈嘈。
常欲饱煖天下人,其道未得一寸施。
子有二亲皆七十,糠覈不充常寒饥。
昨日访我破屋下,具鸡一只酒一卮。
子起却盘箸不举,吾亲未省曾食之。
对我嘘嚱涕泗下,孝子之心真可悲。
子固与我同一体,相间岂复有毛皮。
顾子之亲则吾亲,吾亲冻馁无柰何。
饱煖天下心徒为,送子出门成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