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文章渊,波浪百尺高。
进士英俊窟,蛟龙千万条。
吾子欲求济,整子棹与篙。
吾子欲求胜,操子戈与矛。
勿谓水可狎,徒行思游遨。
勿谓龙可驯,空手捋须毛。
波神忽汹涌,怖死填蟹螯。
龙角忽张怒,走同虾蟆曹。
苟利篙楫往,跳海如沟濠。
苟操戈矛行,拉蛟如猿猱。
吾言有所勉,非徒声嘈嘈。
礼部文章渊,波浪百尺高。
进士英俊窟,蛟龙千万条。
吾子欲求济,整子棹与篙。
吾子欲求胜,操子戈与矛。
勿谓水可狎,徒行思游遨。
勿谓龙可驯,空手捋须毛。
波神忽汹涌,怖死填蟹螯。
龙角忽张怒,走同虾蟆曹。
苟利篙楫往,跳海如沟濠。
苟操戈矛行,拉蛟如猿猱。
吾言有所勉,非徒声嘈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激烈的水上搏斗场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一种力与美的结合。诗中的“礼部文章渊”比喻知识渊博,“波浪百尺高”形象地表达了学问的深广;“进士英俊窟”、“蛟龙千万条”则是对才华横溢、人才济济的一种描绘。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既展现了学术与文艺竞争激烈的场面,也展示了个人才能和群体实力的壮观。
在下半部分,诗人用“勿谓水可狎”、“勿谓龙可驯”来告诫读者不应轻视对手或环境,而应该有备而行。接着,“苟利篙楫往”和“苟操戈矛行”两句,通过水上搏斗的形象,传递了只有勇往直前、掌握实力,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一句“我言有所勉,非徒声嘈嘈”,则表明诗人的这些叮咛并非空谈,而是出自对读者负责的心态。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水战图景和对抗形象,传递了一种不畏强手、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于个人能力与群体实力的重视。
洞山身如椰子大,不畜粒米与茎菜。
无人烟处门打开,接待方来也奇怪。
吉山从作山中主,只用十方菩萨子。
二时钟鼓不曾亏,是汝持来还供汝。
两翁同中具生杀,明眼高流试提拨。
可中见得无少差,是谓能持吉山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