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见三阳日,寒蝉已复鸣。
感时为欢叹,白发绿鬓生。
适见三阳日,寒蝉已复鸣。
感时为欢叹,白发绿鬓生。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适见三阳日”,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在冬日里见到三阳之日,三阳象征着温暖与光明,暗示着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有温暖的时刻。然而,紧接着的“寒蝉已复鸣”却带来了反差,寒蝉在冬季鸣叫,预示着寒冷的加剧,同时也给诗人带来了一丝凄凉与哀愁。
“感时为欢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当前情境的无奈与叹息。这里的“欢叹”二字,既包含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追忆,也蕴含了对当下处境的复杂情感,既有淡淡的忧伤,也有对未来的某种期待或忧虑。
“白发绿鬓生”则直接描绘了诗人外貌的变化,白发与绿鬓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展现了岁月的无情流逝,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白发代表着岁月的沧桑和经历的风霜,而绿鬓或许象征着年轻时的美好回忆或是对青春的留恋。这一句通过形象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时间、季节变化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初约山寺游,端为怪奇石。
那知云水乡,化作锦绣国。
入门径深深,过眼秋寂寂。
隔竹小亭明,稠红漏疏碧。
山僧引幽践,绝巘恣佳陟。
三步绮为障,十步霞作壁。
烂如屏四围,搭以帔五色。
满山尽芙蓉,山僧所手植。
秋英例臞淡,此花独腴泽。
却忆补外时,朝士作祖席。
是间万株梅,冷射千崖白。
旧游不可寻,雪枝半榛棘。
霜风吹船著淮阴,淮山高高淮水深。
津亭饮散浪如屋,篷窗晓起雪满林。
两袖拂空捎舞片,数点落几撩孤吟。
卷舒东阳琢冰句,不羡销金歌浅斟。
广文眼力自超然,作室题诗字字研。
愤世嫉邪聊尔耳,未必崔君真鹤言。
涪州别驾亦浪语,渠家四印何曾铸。
漫向世人言养生,涪州却回宜州去。
广文平生不解愁,只将诗句敌清秋。
白浪如山风打头,江南江北一虚舟。
坐上无毡惟有客,青灯枉草强边策。
万言万当不如默,误人又指庭前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