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定不醉,尝酒方有味。
清浊与醇醨,杂酌注愁肺。
偶尔遇真趣,颓然得佳寐。
醒人作醉语,语好终不是。
饮酒定不醉,尝酒方有味。
清浊与醇醨,杂酌注愁肺。
偶尔遇真趣,颓然得佳寐。
醒人作醉语,语好终不是。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哲理思考的诗。开篇"饮酒定不醉,尝酒方有味"表达了诗人对品酒的态度,不是为了醉,而是为了享受其中的滋味。这两句设置了全诗轻松愉悦的基调。
接下来的"清浊与醇醨,杂酌注愁肺"则描绘了一场酒宴的情景,其中"清浊"指的是不同质地和口感的酒,而"醇醨"则是对美酒的赞誉。"杂酌"意味着品尝各种不同的酒,而这种行为却反而让人感到愁绪,因为可能触发了某种情感或回忆。
然而,诗人的心态并未因此而沉重,相反,在偶尔的真趣中,他找到了宁静的心境。"颓然得佳寐"一句,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安详,那"佳寐"代表了一种美好的休憩和忘我。
最后两句"醒人作醉语,语好终不是"表达了诗人对语言表达的深刻洞察。即便是清醒之人,在谈论酒醉时所说的美好言辞,也往往难以触及真正醉意中的感受。这不仅是对饮酒文化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语言局限性的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品酒的场景,探讨了生活的乐趣、情感的复杂性以及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它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他在精神层面上的自得其乐。
闻公卜菟裘,欲访有鱼稻。
綵衣归林下,池塘共春草。
贤者享三乐,世俗未易道。
但恐东山心,上意还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