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通九地各东西,洗钵曾分牧女糜。
万斛从来不择地,试看一滴汎华池。
脉通九地各东西,洗钵曾分牧女糜。
万斛从来不择地,试看一滴汎华池。
这首诗《清隐寺乳泉》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对清隐寺乳泉的描绘,展现了泉水的独特魅力与自然之美的深刻内涵。
首句“脉通九地各东西”,以“脉通九地”形象地描绘了泉水源头深邃、连通大地的特性,暗示其源头之深不可测,同时“各东西”则表现了泉水流向的广阔与自由,仿佛在大地间自由穿梭,无拘无束。
次句“洗钵曾分牧女糜”,通过“洗钵”这一佛教文化元素,巧妙地将泉水与宗教活动联系起来,暗示泉水曾为僧侣和牧女提供洗涤之用,体现了泉水的实用价值与人文关怀。同时,“牧女糜”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让人联想到泉水滋养万物、惠及众生的情景。
第三句“万斛从来不择地”,进一步强调了泉水的充沛与无所不至,无论地形如何复杂,泉水都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这里的“万斛”夸张地形容了泉水的量多,而“从来不择地”则表达了泉水不受限制、自由流淌的特性。
最后一句“试看一滴汎华池”,以“一滴”与“汎华池”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前文描述的总结,也是对泉水独特魅力的赞美。这一滴泉水落入池中,不仅激起了涟漪,更象征着生命的起源与延续,寓意深远。通过这一句,诗人巧妙地传达了泉水虽小却能孕育生命、滋润万物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清隐寺乳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泉水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生命哲理和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之情。
无怪吾衰矣。算阿连、左弧悬到,齐头甲子。
湖海平生轻离合,颇负夜寒姜被。
溯别恨、峡流牂水。
犹有沧江容一卧,便安排、风雨连床计。
秋色在,雁行里。篆盘婆律香云起。
待商量、归心与问,闻思大士。
咫尺苕山家何许,茅屋石田而已。
且生事、醉乡料理。
四海子由真键者,几沧桑、自笑难兄弟。
吾意托,小山桂。
腊酒馀寒,春灯残雪,地僻还闻箫鼓。
帖翠黏红,是年时情绪。
念前梦,顿觉、啼痕唾碧都化,半渍征衫尘土。
马影鸡声,又韶华催暮。隔帘栊、旧是相思路。
阑干角、似有东风度。便觅象管鹅笙,奈凄凉难谱。
抱孤琴、泪洒无人处。梅花外、强琢宜春句。
怕冻草、暗长愁苗,滞游鞍不去。
离思无昏晓。不分明、东风吹断,旧时颦笑。
疏雨重帘烟漠漠,花色雨中新好。
又只怕、人随花老。
珍重乍来双燕子,问玉骢,何处嘶芳草。
腰带减,更多少。春衫裁剪浑抛了。
盼长亭、行人不见,飞云缥缈。
一纸音书和泪读,却恨眼昏字小。
见说是、天涯春到。
梦倚房栊通一顾,奈醒来,各自闲烦恼。
知两地,怨啼鸟。
唤吟边、瘦月替珠灯,扶魂上西楼。
叹芳时俊侣,尊前掇送,坠梦难收。
又是黄华劝客,须插少年头。
明日尖风阵,绿减汀洲。
笛外乱峰无语,甚秋肠寸裂,还听吹秋。
想湖亭多宴,歌泪迸波流。
自销凝、断襟零佩,剩水云、冷画两三鸥。
休重向,小帘香处,残叶题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