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无昏晓。不分明、东风吹断,旧时颦笑。
疏雨重帘烟漠漠,花色雨中新好。
又只怕、人随花老。
珍重乍来双燕子,问玉骢,何处嘶芳草。
腰带减,更多少。春衫裁剪浑抛了。
盼长亭、行人不见,飞云缥缈。
一纸音书和泪读,却恨眼昏字小。
见说是、天涯春到。
梦倚房栊通一顾,奈醒来,各自闲烦恼。
知两地,怨啼鸟。
离思无昏晓。不分明、东风吹断,旧时颦笑。
疏雨重帘烟漠漠,花色雨中新好。
又只怕、人随花老。
珍重乍来双燕子,问玉骢,何处嘶芳草。
腰带减,更多少。春衫裁剪浑抛了。
盼长亭、行人不见,飞云缥缈。
一纸音书和泪读,却恨眼昏字小。
见说是、天涯春到。
梦倚房栊通一顾,奈醒来,各自闲烦恼。
知两地,怨啼鸟。
这首词以“离思”为主题,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愁绪。开篇“离思无昏晓”,直接揭示了情感的持久与深沉,不分昼夜。接下来,“东风吹断,旧时颦笑”描绘了回忆中春风中恋人欢笑的画面,如今却被无情的东风打断,显得格外凄凉。
“疏雨重帘烟漠漠,花色雨中新好”通过环境的渲染,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即使雨后的花色清新,也难以驱散心中的落寞。他担心“人随花老”,暗示着时光流逝,佳人易老。
“珍重乍来双燕子,问玉骢,何处嘶芳草”借双燕归来反衬自己的孤独,想象中的爱人乘坐的马匹在远方的芳草地上嘶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接下来写到主人公因思念过度而衣带渐宽,春衫闲置,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苦。
“盼长亭、行人不见,飞云缥缈”描绘了期盼中的场景,但现实却是行踪难觅,唯有飞云寄托遥想。读信时“一纸音书和泪读”,字字句句皆是愁绪,恨字眼小,看不清楚,更添哀伤。
“见说是、天涯春到”透露出远方传来春的消息,然而这并不能缓解主人公的离愁。梦境中短暂的相聚后,“醒来各自闲烦恼”,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加深了痛苦。最后以“知两地,怨啼鸟”作结,以鸟儿的啼叫象征着两地相思的无尽哀怨。
整体来看,谭献的这首《金缕曲》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深沉的离别之痛和无尽的思念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夏君人中英,讷斋天下士。
襟期脩篁友,节操孤松比。
大书晓山扁,山色来棐几。
爱此朝气爽,未明揽衣起。
讷斋我妇翁,颇曾窥涯涘。
结交折辈行,逢人说夏子。
因读晓山吟,令我慨生死。
人世亦何为,仕宦聊尔尔。
孰知死不朽,香名垂千祀。
此人不复得,此诗谁能似。
时甫盍刻石,方山可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