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德修殿院持节归蜀》
《刘德修殿院持节归蜀》全文
宋 / 袁说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堂堂柏府几人过,屈指精忠竟若何。

正尔浮云遮白日,赖公砥柱立颓波。

回天力挽千钧重,去国身轻一叶多。

万里长江向东去,清明无日可镌磨。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úxiū殿diànyuànchíjiéguīshǔ
sòng / yuánshuōyǒu

tángtángbǎirénguòzhǐjīngzhōngjìngruò

zhèngěryúnzhēbáilàigōngzhùtuí

huítiānwǎnqiānjūnzhòngguóshēnqīngduō

wànchángjiāngxiàngdōngqīngmíngjuān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所作的《刘德修殿院持节归蜀》,通过对刘德修殿院持节归蜀这一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感慨。首句“堂堂柏府几人过”描绘了刘德修地位显赫,但能过其门者寥寥,暗示了他的清高与不易。次句“屈指精忠竟若何”则直接赞美他的忠诚,询问其忠诚是否能得到公正评价。

第三句“正尔浮云遮白日”以浮云比喻世事的变幻莫测,暗指刘德修所处的艰难环境,而“赖公砥柱立颓波”则将他比作中流砥柱,坚守正义,对抗乱世。第四句“回天力挽千钧重”进一步强调他的影响力和责任感,能扭转乾坤。

第五句“去国身轻一叶多”写刘德修离开朝廷,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寓含着他的淡泊名利和高尚情操。最后一句“万里长江向东去,清明无日可镌磨”以长江东流比喻历史长河,表达对刘德修美德将永载史册的期许,同时也暗示了世事如流水,唯有清明之志才能流传。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刘德修的忠诚与担当,同时也寄寓了对社会公正和历史公正的期待。袁说友的笔触深沉而富有哲理,展现了宋词的婉约与豪放并存的特点。

作者介绍

袁说友
朝代: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