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居高处接云霞,村市周遭石径斜。
细细山泉争入涧,双双溪鸟净眠沙。
佛前风动桫椤树,溪上春留踯躅花。
十五年来头渐白,倚栏仍旧一乌纱。
僧居高处接云霞,村市周遭石径斜。
细细山泉争入涧,双双溪鸟净眠沙。
佛前风动桫椤树,溪上春留踯躅花。
十五年来头渐白,倚栏仍旧一乌纱。
这首元代诗人陈方的《游慧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林景象。诗中以僧居高接云霞开篇,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通过“村市周遭石径斜”一句,展现了山间小道蜿蜒曲折的自然美,引人遐想。
“细细山泉争入涧”描绘了山泉潺潺流动的生动画面,仿佛能听到泉水轻柔的歌唱。“双双溪鸟净眠沙”则以鸟儿的悠闲自得,衬托出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这两句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佛前风动桫椤树,溪上春留踯躅花”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林中的禅意与生机。桫椤树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溪边的踯躅花在春光中绽放,增添了几分生命的活力。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十五年来头渐白,倚栏仍旧一乌纱”表达了诗人虽年华老去,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倚靠栏杆,他或许在思考人生、岁月与自然的关系,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淡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平和宁静。
拟诗偏不类,又送上人归。
寄世同高鹤,寻仙称坏衣。
雨行江草短,露坐海帆稀。
正被空门缚,临岐乞解围。
驱传草连天,回风满树蝉。
将过夫子宅,前问孝廉船。
汉使收三箧,周诗采百篇。
别来将有泪,不是怨流年。
艰难尝共理,海晏更相悲。
况复登堂处,分明避暑时。
绿槐千穗绽,丹药一番迟。
蓬荜今何幸,先朝大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