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传草连天,回风满树蝉。
将过夫子宅,前问孝廉船。
汉使收三箧,周诗采百篇。
别来将有泪,不是怨流年。
驱传草连天,回风满树蝉。
将过夫子宅,前问孝廉船。
汉使收三箧,周诗采百篇。
别来将有泪,不是怨流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人离别时的情景。开篇“驱传草连天,回风满树蝉”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片萧瑟、凄清的秋意。草木随着马蹄声响连绵不绝,风中带着蝉鸣之声,营造出一种萧索而又有些许哀伤的情绪。
“将过夫子宅,前问孝廉船”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古代贤人的尊崇与怀念。在这里,“夫子宅”可能指的是孔子的居所,而“孝廉船”则是对古人孝道的提问。这样的设问,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也隐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
“汉使收三箧,周诗采百篇”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诗书的重要性和文化传承的重量。汉使指的是古代汉朝派遣的使者,而“三箧”则是指《尚书》、《春秋》、《仪礼》,这三部经典被收集起来,象征着文化知识的传递与珍视。而“周诗采百篇”,则强调了诗歌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承载历史和情感的重要作用。
末句“别来将有泪,不是怨流年”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这里,“别来”指的是即将到来的分别,而“将有泪”则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但紧接着,“不是怨流年”又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接受命运安排的心态,显示出古代士人面对离别时那种宽广和豁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离别场景,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在面对人生变迁时所展现的情感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