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三》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三》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浪说思家不我听,萧斋闲对竹青青。

若为解释妻儿念,读尽栾城道德经。

(0)
翻译
别再说什么想家我不信,独自在书斋静对翠竹清影。
如何排解对妻子孩子的思念,只有读遍李翱的《道德经》。
注释
浪说:无谓地说。
思家:想念家人。
不我听:不相信我的话。
萧斋:寂静的书斋。
闲对:悠闲地面对。
竹青青:青翠的竹子。
若为:如何。
解释:排解。
妻儿念:对妻子和孩子的思念。
读尽:读遍。
栾城:指唐代文学家李翱,号栾城子。
道德经:《道德经》,道家经典著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轼字苏洵,别号东坡居士)的一首作品,名为《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三》。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浪说思家不我听”,表达的是诗人在异乡听到别人谈论家乡时,不忍心去聆听,因为这会激起他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这里,“浪说”指的是流传或闲聊中提及家乡的事物,而“不我听”则是诗人自我安慰或避免痛苦的一种方式。

“萧斋闲对竹青青”,则描绘了一幅诗人独处书房,面对窗外竹林的静谧景象。这里,“萧斋”指的是清风徐来的书房,而“闲对”则是悠闲地面对着这片绿意盎然的竹子。“竹青青”不仅形容了竹子的颜色,更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最后两句,“若为解释妻儿念,读尽栾城道德经”,则是说如果要解释对妻儿的思念,就如同要读完全部的《老子道德经》一样,这里借用“读尽”来形容思念之深且广。这里,“若为解释”表达了一种假设,而“妻儿念”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牵挂。“栾城道德经”指的是《老子道德经》,这部儒家重要典籍在此被用来形容广博且难以穷尽,暗示着对家庭之情感之复杂与丰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温馨的人间情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淡泊名利、崇尚道家哲学的个人品格。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登皇华亭

不是四方衔命士,偶来亭上赋皇华。

凭栏回首三百里,烟水茫茫思故家。

(0)

九日寄昌龄弟·其十三

嗅菊谩劳三,赐安得萸一。

聊分故园枝,不负重阳日。

(0)

次韵昌龄游白石二诗·其二道岩

未穷脚力上层霄,想象名山兴亦高。

物外游人身插羽,洞中仙客体生毛。

利名奔走嗟吾老,杖屦徜徉羡子豪。

凫舄共游端有日,预期木叶下亭皋。

(0)

别周浚

莫恨知书失太迟,妙龄聪子本非奇。

好因椎鲁加鞭策,会见火然泉达时。

(0)

别余谐

我昔自总角,识君先大夫。

闺门脩子职,乡里号名儒。

仁者偶不寿,善人宜有孤。

肯堂能自勉,泉下慰榛芜。

(0)

己巳梅溪同舍三十人其九人者游从之旧也酌别之夕独五人在焉谢子与能犹在予馆而四人者且去矣遂各以其姓赋诗送之.周仲翔

梅溪辟家塾,辱与英俊游。

回首五年旧,子独终始周。

善交固耐久,厚德堪镇浮。

异时行所蕴,无愧祖绛侯。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