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达本》
《达本》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未能达本且归根,真照无知岂待言。

枯木岩前犹失路,那堪春入武陵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ěn
sòng / wángānshí

wèinéngběnqiěguīgēnzhēnzhàozhīdàiyán

yánqiányóushīkānchūnlíngyuán

注释
未能:无法。
达:达到。
本:本质。
且:和。
归根:根本。
真照:真正的光明。
无知:无需多言。
岂:难道。
待:等待。
言:显现。
枯木:干枯的树木。
岩前:岩石前面。
犹:仍然。
失路:找不到出路。
那堪:更何况。
春:春天。
入:进入。
武陵原:武陵原(泛指偏远或未开发的地方)。
翻译
无法达到事物的本质和根本,真正的光明无需多言就能显现。
即使是枯木在岩石前都找不到出路,更何况春天已经进入武陵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物中寻找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的情怀。诗中的语言简洁而蕴含深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未能达本且归根" 这一句表明诗人内心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但目前尚未达到这种境界。"本" 通常指代人的本性或根本,这里意味着诗人希望回到最为纯粹的自我状态。"且" 是一个转折连词,表示前后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归根" 则是比喻用法,比喻回归到自己的本质和最初的状态。

"真照无知岂待言" 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中万物皆有其本真的面貌,不需过多言语即可领悟。这句中的"真照" 指的是真实的、不加修饰的自然景象,而"无知" 在这里并非指缺乏知识,而是说这种真实存在不需要通过智慧去理解。它本身就充满了启示和教育意义。

接下来的两句 "枯木岩前犹失路,那堪春入武陵原" 描述了一种迷茫与无从选择的境遇。在这片自然景物中,连枯木都能阻挡视线,使人难以辨识方向。"那堪" 是一个疑问词,意味着诗人对自己是否能够在春天进入武陵原这个地方存有怀疑。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迷茫与自我寻找的哲思。王安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回归、精神解放以及个人选择困惑等多重情感,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境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送刘中得行字

惠风育繁卉,旭景蔼春晴。

端居感时迁,况抱离人情。

华觞惬未足,中怀在严程。

还当南荣卧,怅对浮云行。

(0)

松室调琴

一室大如斗,床留三尺琴。

苍松存古操,灵籁发遗音。

鹤语惊秋冷,乌啼觉夜深。

惟应贞白叟,会取伯牙心。

(0)

寿陈晓山富春人号春江渔者

春江渔者词林客,投老栖迟尚异乡。

七里滩头烟水远,一竿风外钓丝长。

赤霄白日飞鸾鹄,碧树丹山集凤凰。

我亦平生爱潇洒,放歌还许濯沧浪。

(0)

关山月三首·其二

今夜妾断肠,中天月正明。

关山遥注目,不得见夫营。

(0)

寻张逸人

绿溪五里十里,隔水三家四家。

借问先生何处,柴门流水桃花。

(0)

自君之去矣三首·其三

自君之去矣,好鸟鸣芳树。

思君如春花,香色何时曙。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