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溪五里十里,隔水三家四家。
借问先生何处,柴门流水桃花。
绿溪五里十里,隔水三家四家。
借问先生何处,柴门流水桃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人以“绿溪”开篇,勾勒出一条蜿蜒曲折、满目翠绿的小溪,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五里十里”与“三家四家”形成对比,既展现了空间的辽阔,又突出了居住环境的稀疏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借问先生何处”,一句轻声的询问,仿佛穿越了时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期待的世界。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暗含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最后,“柴门流水桃花”四字,更是点睛之笔。它不仅描绘了一幅桃花盛开、流水潺潺、木门掩映的画面,更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桃花象征着美好与纯洁,流水则代表着自然与宁静,而“柴门”则是隐居生活的象征,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禅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之美的隐逸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
竹间棋,池上字。
风日共清美。
谁道春深,湘绿涨沙觜。
更添杨柳无情,恨烟颦雨,却不把、扁舟偷系。
去千里。
明日知几重山,后朝几重水。
对酒相思、急似且留醉。
奈何琴剑匆匆,而今心事,在月夜、杜鹃声里。
雨蕊方桃,晴梢渐杏,东风娇语弦管。
爱香帘约馀寒,唤舞袖翻嫩暖。
红颜清健,旧墨竹、扶疏手段。
且碧窗、写就黄庭,画楫海山开卷。
春自好、得花不淡。
花又好、得春不浅。
晓莺瑶佩秋生,月蘸翠尊波满。
长逢花处,笑西母、霜娥偷换。
要日边、争看貂蝉,彩侍更迎宣劝。
笛唤春风起。
向湖边、腊前折柳,问君何意。
孤负梅花立晴昼,一舸凄凉雪底,但小阁、琴棋而已。
佳客清明留不住,为匡庐、只在家窗里。
湓浦去,两程耳。
草堂旧日谈经地。
更从容、南山北水,庚楼重倚。
万卷心胸几千古,仰首骎骎紫气。
正江上、风寒如此。
且趁霜天鲈鱼好,把貂裘、换酒长安市。
明夜去,月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