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亦看踰山,暮亦看踰山。
芳华春树外,古澹白云闲。
绝顶有池水,昔年栖玉颜。
妙灵想不驻,缅慕何由攀。
朝亦看踰山,暮亦看踰山。
芳华春树外,古澹白云闲。
绝顶有池水,昔年栖玉颜。
妙灵想不驻,缅慕何由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沉醉与向往之情。首句“朝亦看踰山,暮亦看踰山”以反复手法强调了诗人对山景的持续关注与热爱,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都沉浸在对山峦的凝视中。接下来,“芳华春树外,古澹白云闲”两句,通过“春树”和“白云”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古朴的氛围,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树林与悠闲的云朵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绝顶有池水,昔年栖玉颜”则将视角转向更高处,想象在山顶的池水中,曾经栖息着美人的身影,这种想象既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最后,“妙灵想不驻,缅慕何由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感慨,以及对超越现实、接近理想境界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越现实、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执舆入辇蹶痿几,陟险山农笑却时。
屐齿未常先雍老,翚飞久已见甍楣。
磴扉百步犹流汗,观阁三休岂易追。
浪漫悠悠一鸡肋,角巾东路最平夷。
少年学诗书,晚岁探至道。
岂伊封疆臣,乃是廊庙宝。
苦恨富贵迟,声名得空早。
忆惟西羌桀,始建元戎纛。
恩威炳朝日,号令靡秋草。
功勋不容究,孤高易摧倒。
归来易三邦,但养胸中颢。
宁知北边将,还须用耆老。
春风吹旌旆,先声遍城堡。
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汝南百日留,走遍三男子。
思归非吾计,聊亦为尔耳。
行装理肩舆,客舍卷床笫。
儿言世情恶,平地风波起。
舟行或易摇,舟静姑且已。
匏系虽非愿,蠖屈当有俟。
老人思虑拙,小子言有理。
晨炊廪粟红,晓市淮鱼美。
索居庖无人,归去迎伯姊。
终岁得安闲,幽居无彼此。
西南自是贤俊府,衰老思归谩留许。
舂禾磨麦非平生,子孙便推我作古。
贤哉与可诗中杰,笔墨馀功散缯楮。
南阳诸谢世有人,此邦亦自非其土。
一时与我俱作客,白发苍颜愧非伍。
儒术真传汉太翁,风流未减晋诸庾。
两家尚有往还帖,旧集脱遗应可补。
明窗展卷清泪滴,恍然似与故人语。
欲锁空厨付长康,恐君讥我不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