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舆入辇蹶痿几,陟险山农笑却时。
屐齿未常先雍老,翚飞久已见甍楣。
磴扉百步犹流汗,观阁三休岂易追。
浪漫悠悠一鸡肋,角巾东路最平夷。
执舆入辇蹶痿几,陟险山农笑却时。
屐齿未常先雍老,翚飞久已见甍楣。
磴扉百步犹流汗,观阁三休岂易追。
浪漫悠悠一鸡肋,角巾东路最平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籀在山中行走进入寺庙的经历。首句"执舆入辇蹶痿几"写他艰难地乘车前行,山路崎岖,连身体虚弱的人都感到吃力。"陟险山农笑却时"则反映出农夫们看到他辛苦的样子,反而露出笑容,显示出当地人的淳朴和友善。
接着,诗人通过"屐齿未常先雍老,翚飞久已见甍楣"两句,描述自己走在山路上,鞋子沾满泥土,抬头望去,只见屋檐高耸,暗示寺庙建筑的宏伟壮观。"磴扉百步犹流汗,观阁三休岂易追"进一步强调了山路陡峭,每走百步都需气喘吁吁,想要在观阁处稍作休息也不是轻易能做到的。
最后,诗人以"浪漫悠悠一鸡肋"比喻这次山行虽然艰辛,但并无太大意义,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然而,他还是认为"角巾东路最平夷",即向东边平坦的道路走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表达了对平淡安稳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山行体验的感慨,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追求。
满天秋气动,木叶下居庸。
笳堕征夫泪,沙交战马踪。
乱云连万垒,孤雁度千峰。
回合关城路,驰驱尘土容。
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
朔吹翻旗影,寒霜上剑锋。
几年频出塞,百战苦妨农。
庙略今长画,军储日远供。
檄书飞涿鹿,候火照卢龙。
会见旄头落,何人勒景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