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叱长须远驾船,白牛泾上吊先贤。
清风自喜传碑记,寒食谁能扫墓田。
直节一时金石贵,芳名千古日星悬。
当时若使从公议,不听天津叫杜鹃。
晓叱长须远驾船,白牛泾上吊先贤。
清风自喜传碑记,寒食谁能扫墓田。
直节一时金石贵,芳名千古日星悬。
当时若使从公议,不听天津叫杜鹃。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贤良陈贤良的追思与敬仰之情。首联“晓叱长须远驾船,白牛泾上吊先贤”以清晨的景象开篇,通过“晓叱”和“远驾船”的动作,以及在“白牛泾上”祭拜先贤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氛围,表达了对陈贤良的深切怀念。
颔联“清风自喜传碑记,寒食谁能扫墓田”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清风似乎因碑记的流传而感到欢喜,寒食时节无人能为墓地清扫,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反应与人类行为的对比,强调了陈贤良事迹的深远影响及其精神的永恒。
颈联“直节一时金石贵,芳名千古日星悬”是对陈贤良人格品质的高度赞扬。直节象征着他的正直与高尚,如同金石一般珍贵;芳名则如同日星般高悬于历史的天空,永远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陈贤良的个人品质,也表达了对其精神遗产的珍视与传承。
尾联“当时若使从公议,不听天津叫杜鹃”则是对历史情境的反思。如果当时能够遵循公正的建议,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比如让天津的杜鹃鸟无辜哀鸣。这句诗既是对历史的遗憾,也是对公正与明智决策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贤良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道德品质、公正决策以及历史反思的思考。
弄珠亭上客,来想弄珠人。
野草迷晴岸,垂杨暗晚津。
天涯羁旅地,村落寂寥春。
何处皤然叟,扁舟下钓纶。
挽强二石徒碌碌,学到穿杨精艺熟。
百发百中无虚弦,百中一跌前功辱。
彭君绝识透黄间,不师逢羿师珞琭。
天度三百六十强,一算不容失正鹄。
吾闻天机难语人,往来了了拈众镞。
君姑藏用凝于神,矢口莫轻谈祸福。
唤醒三影燕支魂,一枝半树专黄昏。
江南暗香郁不住,霜风吹入罗浮村。
疏枝不入辋川画,暗香不到东山棋。
云阶一枕梨花梦,参横月落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