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晷无停运,循环安得穷。
乾坤育万物,藐余亦在中。
缅唯赋与理,初无啬与丰。
践形何寥寥,黾勉继前风。
子今佐百里,善政克始终。
颜面无矜色,慊然守谦冲。
为邑既如此,治道岂不隆。
行看著声誉,可以齐高嵩。
岁晷无停运,循环安得穷。
乾坤育万物,藐余亦在中。
缅唯赋与理,初无啬与丰。
践形何寥寥,黾勉继前风。
子今佐百里,善政克始终。
颜面无矜色,慊然守谦冲。
为邑既如此,治道岂不隆。
行看著声誉,可以齐高嵩。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贤所作,以和陶诗的形式,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戴主簿治理地方的赞赏。首句“岁晷无停运,循环安得穷”描绘了时间如日晷不停运转,周而复始,暗示世间万物都在生生不息的变化中。接着,“乾坤育万物,藐余亦在中”强调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虽微小但不可或缺。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人应顺应自然法则,不求过多或过少,保持平衡,即“缅唯赋与理,初无啬与丰”。他鼓励戴主簿在治理地方时,要脚踏实地,勤勉不懈,延续优良的传统。“子今佐百里,善政克始终”赞扬戴主簿的政绩,认为他的施政既能开始得好,也能坚持到底。
“颜面无矜色,慊然守谦冲”描绘了戴主簿谦逊低调的态度,这正是他获得良好声誉的原因。“为邑既如此,治道岂不隆”肯定了他的治理之道将会带来显著的成就。最后,诗人寄望戴主簿的声誉能如同高山峻岭一样崇高,“行看着声誉,可以齐高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戴主簿的品德和政绩,寓含了对和谐治理理念的推崇,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行政智慧的重视。
萧然林下人,病骨霜松槁。
若为诗家流,力压古人倒。
琢句如琢玉,得之若得宝。
有时到极挚,直可补元造。
平生乐此乐,白头不知老。
数年吴楚游,咏遍泉石好。
却怀钟山隐,乡思满春草。
橐中何以归,篇篇有留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