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云如赭,远山嶷嶷碧。
杳蔼绝人踪,高槐夹修陌。
酷似山寺中,回廊转西壁。
风铃乍有无,禅房深欲夕。
我亦似发僧,挂钵依香积。
落日云如赭,远山嶷嶷碧。
杳蔼绝人踪,高槐夹修陌。
酷似山寺中,回廊转西壁。
风铃乍有无,禅房深欲夕。
我亦似发僧,挂钵依香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晚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夕阳下云彩的色泽、远山的轮廓、幽静的林间小径以及寺庙中的风铃声与禅房的氛围一一展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落日云如赭,远山嶷嶷碧”两句,通过对比色彩,生动地勾勒出夕阳余晖与青山翠色交相辉映的画面。“杳蔼绝人踪,高槐夹修陌”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清幽,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世界。“酷似山寺中,回廊转西壁。风铃乍有无,禅房深欲夕”几句,通过描述寺庙内的景象,尤其是风铃的时隐时现和禅房在黄昏时分的静谧,增强了诗作的禅意与深邃感。“我亦似发僧,挂钵依香积”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佛门生活的向往,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流露出浓厚的人文情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晚步场景。
吴国水中央,波涛白渺茫。
衣逢梅雨渍,船入稻花香。
海戍通盐灶,山村带蜜房。
欲知苏小小,君试到钱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