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涌出山之腰,澎湃如雷日应潮。
湛老浚源归去后,几人充量汲颜瓢。
灵泉涌出山之腰,澎湃如雷日应潮。
湛老浚源归去后,几人充量汲颜瓢。
这首明代诗人庞嵩所作的《清溪灵泉》,以清溪与灵泉为题,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深邃,同时也蕴含了哲理的思考。
首句“灵泉涌出山之腰”,开篇即点出了泉水的神奇与源头的高远,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灵性所在,从山腰间喷涌而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澎湃如雷日应潮”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泉水的奔腾比作雷声轰鸣,与潮水的涨落相呼应,生动地展现了泉水流动的动态美,以及与自然界其他现象的和谐共生。
“湛老浚源归去后,几人充量汲颜瓢。”这两句则转而探讨了泉水的深层意义。通过“湛老浚源”的典故,暗指泉水的源头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依然清澈如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并未改变其本质的纯净与美好。而“几人充量汲颜瓢”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如此珍贵的水源面前,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懂得珍惜,汲取其精华,用以滋养心灵或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也是对社会普遍价值观的一种质疑,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清溪灵泉》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价值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半空楼阁,把江山图画,一时收拾。
白鸟孤飞飞尽处,最好暮天秋碧。
万里西风,百年人事,谩倚阑干拍。
凝眸何许,扬州烟树历历。
应念老子年来,浮名浮利,已作虚空掷。
三径才寻归活计,又是飘零为客。
回首平生,惊心双鬓,容易成凄恻。
尊前一笑,且由醉帽敧侧。
和扁过门千百辈,邓先神妙七闽推。
非关玉枕方犹閟,自是金篦刮已迟。
天下岂无书未见,世间唯有老难医。
绮裘宝马相酬赠,未抵樗翁七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