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翊善余公挽诗·其二》
《翊善余公挽诗·其二》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白发归来一笑同,旧游长忆鲁山东。

松楸地接螺江上,兄弟名联雁塔中。

问舍蜗牛聊老□,□书虿尾不忧穷。

清芬千古无遗恨,空使馀哀入暮风。

(0)
注释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象征岁月的痕迹。
一笑同:欢笑相聚,表达重逢的喜悦。
螺江:河流名,可能指具体地点。
兄弟名联雁塔中:兄弟的名字在雁塔(古代学校或名胜古迹中的高塔)中相连,象征成就或纪念。
问舍蜗牛:寓言,比喻寻找居所,生活简朴。
聊老:姑且养老,表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虿尾:蝎子的尾巴,这里比喻书籍,暗示读书为生。
不忧穷:即使贫穷也不忧虑,表现出坚韧的精神。
清芬:清雅的名声。
遗恨:遗留的遗憾。
暮风:傍晚的风,象征时光流逝。
翻译
满头白发重聚笑谈,常常怀念在鲁山的旧游时光。
松树和楸树环绕着螺江岸,兄弟的名字连在一起在雁塔中留名。
在蜗牛壳中寻找住所暂且养老,即使生活困顿也不忧虑贫穷。
清雅的名声流传千古没有遗憾,只留下哀思随晚风飘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弥逊的作品,名为《翊善余公挽诗(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与旧友重聚时的情感交流,表达了自己对于岁月流逝、人生变迁以及友情长存的深刻感慨。

首句“白发归来一笑同”透露出诗人已经年纪颇高,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与沧桑感怀。"旧游长忆鲁山东"则是回顾往昔,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难忘和留恋。

接下来的“松楸地接螺江上”、“兄弟名联雁塔中”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与兄弟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共同记忆的珍视。

"问舍蜗牛聊老□"这一句中的“□”字可能是“时”,意在询问那些隐居之士的晚年生活。紧接着的"书虾尾不忧穷"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追求以及对贫困境遇的超然态度。

最后,“清芬千古无遗恨”表明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对历史的贡献,"空使馀哀入暮风"则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如梦,留下了一丝淡淡的忧郁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情操。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酌酒及灌花复用前韵呈川北同寅二首·其二

汲水浇花截竹筒,爱花吾亦解图终。

高悬响索惊飞鸟,斜插疏篱护恶风。

生意固应天不靳,韶华须信树无穷。

凭君莫惜尊前醉,来看深红并浅红。

(0)

端阳病足遣怀呈江景吴二首·其二

愠来拊髀失全肤,何物为妖不可袪。

任强加餐如鹤瘦,未当衰老倩人扶。

日长筠管螟蛉化,春静雕梁燕子呼。

无限世间能疾走,相看那得不胡卢。

(0)

谒黄陵庙二首·其一

擘破青山白练飞,地平何独禹胼胝。

灵通信是今犹在,名姓原来古未知。

拳石尽能生恶浪,瓣香谁不叩行祠。

远人欲究当时事,踏遍苔阶看断碑。

(0)

徐河舟中值雪

危樯夹橹过河干,沙岸谁将玉屑摊。

舟子尽如披鹤氅,天孙应是剪冰纨。

一江夜色清偏绝,十里山容画亦难。

可恨独吟身在客,若为移得故乡看。

(0)

弋阳舟中夜坐

笳鼓休教聒病夫,三更犹自拨风炉。

一灯明灭青藜火,万事沈潜太极图。

天下靠谁波砥柱,山中还我药葫芦。

诗成更起推窗看,雪拥梅花近舳舻。

(0)

送蔡从善中舍迁南畿刑曹郎便道归天台省亲

山公新上荐贤章,明日长江一苇航。

棘部拜衔星彩炫,禁垣回梦墨花香。

赤城草树连车马,白下楼台过凤皇。

舞罢彩衣应有教,好将春意济秋霜。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