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凝雪时,琼花耀长路。
忽忽来羲和,依然见枯树。
丛林凝雪时,琼花耀长路。
忽忽来羲和,依然见枯树。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丛林的景象,以“雪树”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在雪后的静谧与美丽。
首句“丛林凝雪时”,诗人以“凝雪”二字,生动地描绘了雪覆盖在丛林之上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感觉。接着,“琼花耀长路”,将雪比作琼花,不仅形象地表现了雪的晶莹剔透,也赋予了雪以生命的活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忽忽来羲和,依然见枯树。”这里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转折,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此处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然而,尽管时间在流转,诗人却依然能够见到被雪覆盖的枯树,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雪后丛林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戚继光作为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其作品往往兼具军事策略的严谨与文学艺术的美感,这首《雪树》便是其文学造诣的体现。
半秋翻药裹,九日负云松。
黄菊从他好,清尊不我容。
零丁怜败叶,旁午羡游蜂。
今古登临恨,云迷五老峰。
风埃如雾满川黄,马上朝来识太行。
水泻浊河桥甚壮,沙连远塞路何长。
皇华复讲衣裳会,京阙今为毡罽乡。
夹道桑麻过千亩,野花时有一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