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埃如雾满川黄,马上朝来识太行。
水泻浊河桥甚壮,沙连远塞路何长。
皇华复讲衣裳会,京阙今为毡罽乡。
夹道桑麻过千亩,野花时有一枝香。
风埃如雾满川黄,马上朝来识太行。
水泻浊河桥甚壮,沙连远塞路何长。
皇华复讲衣裳会,京阙今为毡罽乡。
夹道桑麻过千亩,野花时有一枝香。
此诗描绘了诗人过黄河时所见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交融。首句“风埃如雾满川黄”以浓墨重彩勾勒出黄河沿岸的景象,黄沙弥漫,风尘滚滚,渲染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氛围。接着“马上朝来识太行”,诗人骑马前行,逐渐辨识出巍峨的太行山脉,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
“水泻浊河桥甚壮,沙连远塞路何长”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黄河的壮丽与边塞的辽远。黄河水流湍急,桥横跨其上,显得雄伟壮观;而沙漠与远方的边塞相连,道路漫长无尽,展现出边疆的广阔与遥远。
“皇华复讲衣裳会,京阙今为毡罽乡”则转而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皇华指的是使臣,这里借指国家的使者或外交活动,暗示着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京阙原本是京城的代称,如今却变成了毡罽之乡,可能是指边疆地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是国家政策的调整,体现了时代背景的更迭。
最后,“夹道桑麻过千亩,野花时有一枝香”描绘了沿途的田园风光,绿意盎然的桑麻田地绵延千里,野花间或绽放,香气扑鼻,既展现了农耕文明的繁荣,也增添了诗作的生机与美感。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孔林东望路漫漫,客子清晨跨锦鞍。
岱岳云开青未了,济河冰泮绿犹寒。
壁藏科斗今人识,经载麒麟后代看。
入庙定闻周礼乐,到乡因会鲁衣冠。
坛存琴奏千年古,墓拱楷连百亩宽。
赠友但凭诗句好,离筵须望酒杯乾。
去时春雨梨花白,回日秋风桂子丹。
百尺楼头开宴处,候君重与罄交欢。
舍舟东新桥,徒步北郭门。
人烟竟萧瑟,往事不复论。
晨炊起断垒,秋草生颓垣。
平生富丽地,转盻成荒村。
入城问所交,十室才一存。
诸生幸颇集,日夕具酒尊。
有兄在苕川,久别劳梦魂。
那知十五载,再叙骨肉恩。
吾儿渡江至,迎我归田园。
田园岂不好,况有可抱孙。
松楸兵燹馀,何以慰朝昏。
迟行复迟行,泪下声复吞。
晚朝骑马归,风雨忽萧瑟。
中涂虽泥泞,马稳幸无失。
到家下马灯火明,妻子见我欢相迎。
开筵举酒饮未已,刁斗城头敲二更。
我因良马蒙君赐,长恐官奴疏喂饲。
寒槽刍粟夜频看,恩极那能有全寐。
促灯下堂催上刍,泥滑失脚嗔人扶。
苍黄不知骨已折,始信人间无坦途。
乌乎生死固有时,祸福岂无命。
塞翁塞翁勿复论,卧看杨花风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