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仰古名刹,师居二纪中。
本无一法说,须信万缘空。
体与大虚合,心将诸祖同。
唐来三百载,不坠释迦风。
大仰古名刹,师居二纪中。
本无一法说,须信万缘空。
体与大虚合,心将诸祖同。
唐来三百载,不坠释迦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云为纪念一位名叫大仰的高僧而作的。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这位禅师的修为和精神状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仰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宏大、超脱世俗的气质,而“古名刹”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让人联想到一个历史悠久、声望卓著的佛教圣地。
诗人在第二句“师居二纪中”表达了一种时间感和沉淀感,暗示大仰禅师的智慧和修为已经历经长时间的积累。接下来的“本无一法说,须信万缘空”则是对禅宗不立文字、直接了悟真理的特点的写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禅学中“空”的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
“体与大虚合,心将诸祖同”一句,把握住了禅学中追求本体与宇宙大我的合一,以及对历代祖师智慧传承的尊崇。这里,“大虚”指的是宇宙万物的实质,即空性,而“诸祖”则是指佛教中的历代祖师。
最后两句“唐来三百载,不坠释迦风”则是在表达自从唐代以来,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三百年,但大仰禅师所承继的释迦牟尼佛(即佛陀)的精神风范并未失落。这里,“不坠”意味着没有丢失或贬值,而“释迦风”则是指佛教中追求解脱、智慧和慈悲的高尚品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大仰禅师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学深奥哲理的理解和尊崇,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岁晏江南三尺雪,奕奕瀌瀌遂连月。
意浓岂是天纲疏,势重便疑坤轴折。
溪行小艇碎琼瑶,自胜缟带随车辙。
暝投兰若寄僧房,更觉千岩鸟飞绝。
忆昔宣和全盛年,嘉瑞应期来自天。
千官朝贺未央里,仰视龙尾垂蜿蜒。
珠树莹煌青琐闼,玉花浮动苍龙阙。
但将歌舞赏清妍,肯信山河会分裂。
自从国步多艰难,胡骑长驱窥汉关。
阴风惨淡随杀气,见雪翻使摧心颜。
古来治理初无别,中国浸强胡浸灭。
坐令和气变阳春,肉食于今未宜忽。
迂愚放逐恩已宽,敢惮道远貂裘寒。
空馀炯炯寸心赤,中夜不寐忧千端。
素发飘萧头已满,百年光景行将半。
未知梦幻此生中,几回看雪光凌乱。
会当扫动豺狼穴,国耻乘时须一雪。
酒酣拔剑斫地歌,心胆开张五情热。
中兴之运我期皇,江汉更洒累臣血。
《次韵季弟善权阻雪古风》【宋·李纲】岁晏江南三尺雪,奕奕瀌瀌遂连月。意浓岂是天纲疏,势重便疑坤轴折。溪行小艇碎琼瑶,自胜缟带随车辙。暝投兰若寄僧房,更觉千岩鸟飞绝。忆昔宣和全盛年,嘉瑞应期来自天。千官朝贺未央里,仰视龙尾垂蜿蜒。珠树莹煌青琐闼,玉花浮动苍龙阙。但将歌舞赏清妍,肯信山河会分裂。自从国步多艰难,胡骑长驱窥汉关。阴风惨淡随杀气,见雪翻使摧心颜。古来治理初无别,中国浸强胡浸灭。坐令和气变阳春,肉食于今未宜忽。迂愚放逐恩已宽,敢惮道远貂裘寒。空馀炯炯寸心赤,中夜不寐忧千端。素发飘萧头已满,百年光景行将半。未知梦幻此生中,几回看雪光凌乱。会当扫动豺狼穴,国耻乘时须一雪。酒酣拔剑斫地歌,心胆开张五情热。中兴之运我期皇,江汉更洒累臣血。
https://shici.929r.com/shici/eKr6wx.html
皎皎月华白,寥寥秋气清。
念我方远客,步月亭中行。
风露感我心,凄然入重扃。
谁家弄横笛,巧作断肠声。
独酌一壶酒,对此千里明。
人生但自适,何必四者并。
醉眼视万物,扰扰如浮萍。
得丧何须道,譬犹阴与晴。
节义太山重,富贵鸿毛轻。
我心与明月,照见万古情。
先生有亭宜四时,乃使寓安名似宜。
寓安口诺心未肯,更欲老翁聊决疑。
老翁百事尽称好,一生和罗常作椎。
况是宜亭颇静秀,闻说似宜尤复奇。
两山相望俱不恶,二老较胜知何为。
会当扶病蹑双屐,携酒君家为君醉。
不知春事已过眼,但见此亭俱可意。
且对青山食蛤蜊,一笑谁能知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