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持半偈出青莲,孤鹤閒云思渺然。
金锡来承天汉语,紫衣归坐雪峰禅。
寻钟野寺残山外,漱齿寒流落照边。
行至东林休结社,松枝已偃旧房前。
新持半偈出青莲,孤鹤閒云思渺然。
金锡来承天汉语,紫衣归坐雪峰禅。
寻钟野寺残山外,漱齿寒流落照边。
行至东林休结社,松枝已偃旧房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隐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气息。首句“新持半偈出青莲”,以“半偈”暗示了僧人的修为与智慧,而“出青莲”则借用了佛教中莲花的意象,象征着清净与解脱。接着,“孤鹤閒云思渺然”一句,通过孤鹤与闲云的意象,展现了僧人内心的淡泊与悠远,仿佛与天地间的一切融为一体。
“金锡来承天汉语,紫衣归坐雪峰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归隐的场景。金锡象征着僧侣的身份与修行工具,而“承天汉语”则暗示了僧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传承。紫衣与雪峰禅,则分别代表了僧人的服饰与修行环境,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清冷的氛围。
“寻钟野寺残山外,漱齿寒流落照边”两句,通过“寻钟”、“野寺”、“残山”、“寒流”和“落照”等意象,描绘了僧人归隐后的生活环境,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宁静之感。漱齿寒流,不仅体现了僧人生活的简朴,也暗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最后,“行至东林休结社,松枝已偃旧房前”两句,表达了僧人不再参与世俗的社团活动,而是选择在自然之中静心修行。松枝偃伏,既是对僧人归隐生活的写照,也是对自然力量的赞美,暗示着僧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归隐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中的超脱与宁静之美,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错愕复错愕,度之若升天。
居然蜀道险,落在吾眼前。
三上五回顾,十行九步颠。
扪云手不定,跻险脚在肩。
峰欲压面堕,石疑撑背穿。
景奇心颇快,路迫愁仍煎。
前得平者笑,后遭危者怜。
汗落不可掬,息阴坐茫然。
劝君有镪莫自藏,千金博得彻侯章。
劝君有术莫自掩,拳曲之夫登荐剡。
劝君有钩慎莫直,河鱼岂受直钩食。
劝君有家早归去,主爵何曾苦留住。
世情反复不可知,且饮美酒临华池。
奉常先生爱名饮,但愿三百六十之日毋西驰。
女贞树,郁哉何葱青。
严霜堕地白日没,寒枝半抱秋风生。
云黝黝,石龋龋,云夜愁,石朝语。
生与为墓上木,死与为墓下土。
鬼车勿啼猛虎怒,原上新条吾有主,化为青虬帝阍去。
入帝阍,縆繁弦,一曲湘妃魂,随风落人间。
闻者嚱嘘再三叹,郁哉女贞树,何如桃李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