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愕复错愕,度之若升天。
居然蜀道险,落在吾眼前。
三上五回顾,十行九步颠。
扪云手不定,跻险脚在肩。
峰欲压面堕,石疑撑背穿。
景奇心颇快,路迫愁仍煎。
前得平者笑,后遭危者怜。
汗落不可掬,息阴坐茫然。
错愕复错愕,度之若升天。
居然蜀道险,落在吾眼前。
三上五回顾,十行九步颠。
扪云手不定,跻险脚在肩。
峰欲压面堕,石疑撑背穿。
景奇心颇快,路迫愁仍煎。
前得平者笑,后遭危者怜。
汗落不可掬,息阴坐茫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错愕岭时的艰难与壮丽景象。开篇“错愕复错愕,度之若升天”便以强烈的感受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种既惊且喜的情绪之中。接下来,“居然蜀道险,落在吾眼前”,诗人直面险峻的蜀道,将其比作触手可及的天梯,形象地展现了道路的高耸与险峻。
“三上五回顾,十行九步颠”则通过具体的行动细节,展示了攀登过程的艰难与挑战。诗人三次上山,五次回望,每走十步就有九步是在颠簸中前进,生动地刻画了攀登的不易。接着,“扪云手不定,跻险脚在肩”进一步描绘了攀登时的艰难,手触摸云层却难以稳定,脚甚至仿佛踩在肩上,形象地表现了攀登的危险与艰难。
“峰欲压面堕,石疑撑背穿”更是将险境推向极致,山峰似乎要压下来,石头仿佛要穿透背部,营造出一种生死一线的紧张氛围。然而,尽管面临如此险境,诗人并未被吓倒,反而“景奇心颇快”,面对奇景,内心感到快意。但随之而来的是“路迫愁仍煎”,道路的逼仄与艰难让人心生愁绪,仿佛煎熬一般。
最后,“前得平者笑,后遭危者怜”描述了攀登过程中不同人的反应,前面遇到平坦之路的人会发出笑声,而后面遇到危险的人则会引人同情。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共情与乐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险境时的勇气、坚韧与对美好景色的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挑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