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担挑多两肩赤,砺斧时寻涧边石。
老夫气力秋渐衰,易斫喜有枯林枝。
白云无人暗空谷,远声丁丁如啄木。
暮归待伴不独行,前途虎多荆棘生。
长年不曾到城府,闻比山中路尤阻。
竹担挑多两肩赤,砺斧时寻涧边石。
老夫气力秋渐衰,易斫喜有枯林枝。
白云无人暗空谷,远声丁丁如啄木。
暮归待伴不独行,前途虎多荆棘生。
长年不曾到城府,闻比山中路尤阻。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伐木词》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山间伐木的情景。首句“竹担挑多两肩赤”,形象地写出老者肩扛沉重的竹担,汗水湿透衣衫,劳动艰辛。次句“砺斧时寻涧边石”则展示了他精心挑选斧头,准备在溪边坚硬的石头上磨砺,以确保工具锋利。
“老夫气力秋渐衰”表达了老者体力逐渐衰退,但仍坚持伐木,对枯枝的喜爱反映出他对生活的坚韧和对资源的珍惜。“白云无人暗空谷,远声丁丁如啄木”通过环境的寂静和伐木声的回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画面,也暗示了老者的孤独劳作。
“暮归待伴不独行”表明老者意识到山中危险,即使是傍晚也不愿独自归家,显示出他的警惕和对同伴的依赖。“前途虎多荆棘生”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环境的险恶,寓意着生活的艰难与挑战。
最后两句“长年不曾到城府,闻比山中路尤阻”揭示了老者远离尘世,长期生活在山野之中,连进城的道路都显得格外艰难,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坚守和对外部世界的隔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展现了老者伐木生活的艰辛与坚韧,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人世的淡然。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
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愚公方住谷,仁者本依山。
共誓林泉志,胡为尊俎间。
华莲开菡萏,荆玉刻孱颜。
爽气临周道,岚光入汉关。
满壶徒蚁泛,高阁已苔斑。
想就安车召,宁期负矢还。
潘游全璧散,郭去半舟闲。
定笑幽人迹,鸿轩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