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娟娟明秀。帘波吹皱。
徘徊空度可怜宵,谩问道、因谁瘦。不见芳音长久。
鳞鸿空有。渭城西路恨依然,尚梦想、青青柳。
月影娟娟明秀。帘波吹皱。
徘徊空度可怜宵,谩问道、因谁瘦。不见芳音长久。
鳞鸿空有。渭城西路恨依然,尚梦想、青青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寂静中的月光与思念之美。"月影娟娟明秀"一句,设定了整个夜晚的氛围,月光如水般流动,映照在窗上,显得格外清晰而又柔和。这不仅是对视觉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深处感受的写照。
接下来的"帘波吹皱"则是对室内环境的一笔,通过轻拂的风吹动窗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不安的氛围。这种不安恰似诗人心中的忧虑和思念。
"徘徊空度可怜宵,谩问道、因谁瘦"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夜深人静时对往事的回味与追问。"徘徊"一词传递出一种游移不定的情绪,而"空度可怜宵"则是夜晚的寂寞和时间的流逝给诗人的心灵带来的影响。"谩问道、因谁瘦"更直接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这种记忆如何让人变得消瘦。
最后,"不见芳音长久。鳞鸿空有。渭城西路恨依然,尚梦想、青青柳"几句,则是诗人对于逝去之事物的无奈和对过去美好景象无法重现的哀叹。"不见芳音长久"表达了时间流逝而美好的声音永远不可复得,"鳞鸿空有"则是在强调那种失落感,是一种虚幻的追寻。而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渭城西路上对于过去的憾事依旧怀恨在心,同时还梦想着那青青的柳树下曾经发生过的美好时光。
若问文章事,应须折此心。
中原谁掘起,陆地看平沉。
矫矫西京气,洋洋大雅音。
百年堪屈指,几许在词林。
草昧推何李,闻知与见知。
机轴虽不异,尔雅良足师。
后来富文藻,诎理竞修辞。
挥斤薄大匠,裹足戒旁岐。
模拟成俭狭,莽荡取世讥。
直欲凌苏柳,斯言无乃欺。
当代无文字,闾巷有真诗。
却活一壶酒,携君听竹枝。
与君试弹三两弦,中有流水仍高山。
与君试听山与水,恍若泠泠合宫徵。
试问此声当属谁,道人指爪如金锥。
划然一鸣天地白,初月何情为谁色。
丹青谱出无声琴,却借青眼成知音。
声空色空人已矣,彼图我歌皆幻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