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夜寄宿僧房》
《夏夜寄宿僧房》全文
明 / 王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薄暮中峰里,遥闻仙梵音。

独寻钟磬远,渐至薜萝深。

月色虚禅室,泉声到客簪。

谁知慧灯影,于此照尘心。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夏夜寄宿僧房》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中夜晚景象。首句“薄暮中峰里”,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傍晚时分,诗人身处山峰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遥闻仙梵音”通过远方传来的佛寺钟声和梵呗,暗示了僧侣们的修行活动,增添了神秘感。

“独寻钟磬远,渐至薜萝深”两句,诗人独自寻声而去,钟磬声越来越清晰,引导他深入到藤蔓丛生的深林,进一步展现了僧房的幽深与隐秘。月色洒在空寂的禅室,使得环境更加清冷而宁静,“月色虚禅室”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意境。

“泉声到客簪”则以泉水声仿佛直达诗人的发簪,强调了周围环境的寂静和声音的穿透力。最后,“谁知慧灯影,于此照尘心”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之光的感悟,认为即使在尘世纷扰中,僧房中的智慧之光也能照亮自己的心灵,带来内心的平静与净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僧房的静谧与禅意,寓含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思考。

作者介绍
王恭

王恭
朝代:明   字:安仲   籍贯:长乐沙堤   生辰:1343-?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你喜欢

月夜登楼

玉宇澄清暮霭收,吟边怕倚仲宣楼。

寒蟾千里夜如昼,新雁一声天欲秋。

湖海谁青豪杰眼,风霜易白少年头。

更残忽听荒城角,吹老梅花总是愁。

(0)

秋日怀松溪赵宰经父

晴窗静翻书,凝尘掩行迹。

花影昼帘閒,苔痕秋径寂。

凭高招远风,缘流弄寒碧。

缄情寄天涯,杳杳江闽隔。

(0)

夏昼

一日常百刻,转若车轮忙。

千日十万刻,百年能几长。

达人齐古今,一生甚微茫。

夏日岂为永,而足以较量。

人世不足惜,行善乃自彰。

无及闲暇时,般乐为淫荒。

夷齐饿人者,颜闵非公王。

其人品孰亚,周氏与虞唐。

亦用仁义积,岂今身未亡。

富贵无可恃,莫与公道强。

夜思昼以力,四序皆流光。

示君夏昼诵,惕惕其自伤。

(0)

秋日过清江傅聘君石溪隐居

有美人如玉,招寻故意长。

山衣犹芰制,野饭只菰粱。

秋入遥空白,霜飞一叶黄。

年年三径里,来往有求羊。

(0)

续永叔归田乐秋冬二首·其二

北风如刀割寒骨,谷已成囷不仓猝。

任从密雪落交加,旋采乾薪烧榾柮。

锄犁满屋牛在牢,鹅鸭乱鸣鸡乱发。

割烹炊黍待邻叟,饱向茅檐閒兀兀。

田家此乐乐无涯,谁道一生空汨没。

公希平子定何如,我效梁鸿终适越。

(0)

送永兴通判薛虞部

灰宫盗玉秦楼空,南山不老天无穷。

藓碑剥烂少文字,雨耕拾宝牛蹄中。

其旁筑城聚貔虎,黄土岌嶪如削铜。

西州吏人气吐虹,摧鳞敛角听相公。

少年别乘勤尔躬,幕府甚盛琼瑶丛。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