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园未曾出,隐几潜心读大易。
低头不知客入门,但见开编时点笔。
天开地辟日月明,四时变化万物成。
伏羲画卦混沌死,纷纷智巧彫元精。
东风吹园未曾出,隐几潜心读大易。
低头不知客入门,但见开编时点笔。
天开地辟日月明,四时变化万物成。
伏羲画卦混沌死,纷纷智巧彫元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春天的书房里专心致志地研读《易经》的场景。"东风吹园未曾出,隐几潜心读大易"表明诗人深居简出,不与外界接触,全神贯注于古籍的研究中。"低头不知客入门,但见开编时点笔"则写出了诗人阅读时的心无旁骛,即使有客人来访也不自知,专心至极,甚至连笔记的动作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
接着,"天开地辟日月明,四时变化万物成"表达了宇宙间自然规律的和谐与完美,这也是《易经》所探讨的核心内容。最后两句"伏羲画卦混沌死,纷纷智巧彫元精"则是对古代圣人伏羲创造八卦的传说进行了颂扬,赞美其智慧和才能。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易经》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对于自然规律与生命哲学的思考。通过对古籍的研读和对自然界的观察,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宁静的心灵状态。这首诗语言朴实而意境深远,是一篇融合了儒家、道家的思想之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谢公遂如此,宰木已三霜。
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
二子学迈俗,窥杜见牖窗。
试斲郢人鼻,未免伤手创。
蟹胥与竹萌,乃不美羊腔。
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濠梁。
世方尊两耳,未敢筑受降。
丹穴凤凰羽,风林虎豹章。
小谢有家法,闻此不听冰。
相思北风恶,归雁落斜行。
树底蒲团禅老家,高僧倚坐日西斜。
有人试问西来事,无处安排玉如意。
方者风幡动不同,不道风幡境亦空。
开口已非无问处,高僧不语人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