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悼丁普益居士二首·其二》
《悼丁普益居士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

十二年来愧道交,相从曾约共诛茅。

谁知道路多巇崄,不在高林在石巢。

(0)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丁普益居士的深切怀念与追思。诗人释函是在悼念中流露出对老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首句“十二年来愧道交”,诗人回顾了与丁普益居士长达十二年的交往,内心充满了愧疚之情。这里的“道交”指的是精神上的交流与契合,暗示两人在精神层面有着深厚的联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深厚的友谊却因某种原因而感到遗憾和愧疚,可能是由于未能更好地珍惜这段友情,或是因为某些未能实现的愿望和承诺。

第二句“相从曾约共诛茅”,则回忆了两人曾经共同约定过隐居生活的情景。“诛茅”在这里是指建造简陋的茅屋,象征着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两人共同的理想生活图景,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谁知道路多巇崄”,转折点出现,诗人开始反思和感慨。这句话意味着尽管两人曾计划过平静、简单的生活,但现实的道路却充满了艰难险阻。这里的“巇崄”形容道路崎岖不平,暗喻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包括社会环境的复杂、个人命运的无常等。

最后一句“不在高林在石巢”,诗人通过对比高林(高大的树林)和石巢(岩石上的巢穴),进一步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思考。高林象征着外界的繁华与诱惑,而石巢则代表了内心的平静与自足。这句话暗示,真正的平静与满足并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或地位,而是在于内心的安宁与自我实现。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简单、真实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丁普益居士的深切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戏和刘雪巢题壁韵

吟怀祗怕俗尘迷,若慕唐人也自痴。

要识性情根极处,请观三百五篇诗。

(0)

书王十朋述怀诗后

山北山南春雨足,漠漠柔桑秀如沃。

侬家荆妇几时归,西畴独自驱黄犊。

(0)

梅四首·其三

除香除影赋梅花,方许诗中擅作家。

怕俗似嫌羔作酒,高人颇称雪煎茶。

参横屋角霜初下,人倚阑干月欲斜。

夜冷玉肌愁入骨,金壶移入伴窗纱。

(0)

属疾

暂困秦王痔,无疑广客蛇。

职清唐内相,宅僻鲁东家。

行药虹梁阔,披襟蕙径斜。

香凝虚白室,露泫紫微花。

冰饮何尝热,琼餐益自嘉。

熊经仙有术,龟息寿无涯。

珍簟裁湘竹,轻巾覆越纱。

逍遥成雅咏,属和肯容巴。

(0)

七夕

灵匹迢迢驾七襄,暂陈云幄对星潢。

已看素魄过三让,何用华灯更九光。

玉腕双丝轻宛转,霞衣杂佩暗丁当。

谁言巧意能胜拙,祇见鸠闲鹊自忙。

(0)

白河逢雁

白河见归雁,顾我影徘徊。

忆昔从此逝,相看经岁回。

春生聊自乐,乡近不须哀。

为问经南国,能无尺素来。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