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
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
胜世真如瓴水建,先声不碍岭云遮。
穷巢容有遭驱胁,尚恐兵锋或滥加。
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
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
胜世真如瓴水建,先声不碍岭云遮。
穷巢容有遭驱胁,尚恐兵锋或滥加。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官府征兵时的无奈与忧虑。首句“处处山田尽入畲”描绘了战乱中人们被迫迁移,连山田都不得不放弃的情景。“可怜黎庶半无家”直接点明了战争导致的流离失所,百姓生活陷入困苦。“兴师正为民痍甚”表明战争是为了救治民众的疾苦,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可能带来更大的伤害。“陟险宁辞鸟道斜”表达了在艰难险阻面前,仍要勇往直前的决心。“胜世真如瓴水建”比喻盛世如同脆弱的瓴水建筑,暗示了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先声不碍岭云遮”则说明即便有先发制人的声势,也难以穿透重重困难。“穷巢容有遭驱胁,尚恐兵锋或滥加”表达了对战争可能带来的过度暴力和无辜受难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及其后果的深刻反思。
长庆清风在,夔龙燮理馀。
太和膏雨降,周邵保釐初。
嵩少当宫署,伊瀍入禁渠。
晓关开玉兔,夕钥纳银鱼。
旧眷怜移疾,新吟念索居。
离声双白鹂,行色一篮舆。
罢免无馀俸,休闲有敝庐。
慵于嵇叔夜,渴似马相如。
酒每蒙酤我,诗尝许起予。
洛中归计定,一半为尚书。
今朝一壶酒,言送漳州牧。
半自要闲游,爱花怜草绿。
花前下鞍马,草上携丝竹。
行客饮数杯,主人歌一曲。
端居惜风景,屡出劳僮仆。
独醉似无名,借君作题目。
垂鞭欲渡罗敷水,处分鸣驺且缓驱。
秦氏双蛾久冥漠,苏台五马尚踟蹰。
村童店女仰头笑,今日使君真是愚。
新亭未有客,景日独何为。
趁暖泥茶灶,防寒夹竹篱。
头风初定后,眼闇欲明时。
浅把三分酒,闲题数句诗。
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