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造底。昔日文君,当垆沽底。
蓦想古业毕卓,亲曾偷底。是刘伶,十分偏爱底。
帝前李白曾吐底。栾巴起慈,救火遥噀底。
司马相公,常常专专诫底。又争知,是郎中贵姓底。
杜康造底。昔日文君,当垆沽底。
蓦想古业毕卓,亲曾偷底。是刘伶,十分偏爱底。
帝前李白曾吐底。栾巴起慈,救火遥噀底。
司马相公,常常专专诫底。又争知,是郎中贵姓底。
这首元代马钰的无调名小令,以饮酒为线索,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和人物,展现了作者对酒文化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情感。首句“杜康造底”暗指酒的起源,接着提及卓文君卖酒的典故,暗示酒与女性的关联。接下来提到毕卓偷酒的趣事,以及刘伶对酒的热爱,李白在皇帝面前豪饮的形象,以及栾巴救火时喷酒的英勇行为,都通过酒串联起来。
“司马相公,常常专专诫底”可能指的是司马光对饮酒的节制,与前面的豪饮形成对比。最后,“又争知,是郎中贵姓底”则以幽默的方式点出酒郎中的身份,表达了对酒郎中的敬意和对酒文化的亲近感。
整首诗语言通俗,寓言式地叙述了酒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角色,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生活的趣味性,体现了元曲的特色。
石台朝返策,峡口暮言旋。
峰峦各一色,山鸟啼两边。
芦林露浣石,柳枝维渔船。
滩头落日黄,几处生寒烟。
正愁大刀折,忽看破镜悬。
玉钩搭残霞,蛾眉照长川。
镜湖疑喷玉,箭波如离弦。
岸遥光历历,沙净寒涓涓。
猿饮臂相接,雁惊阵不联。
孤帆未可去,且随鸥鹭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