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山上木,蔚蔚石底竹。
谅非怀隐忧,胡为自局促。
振衣陟崇冈,高下睡原陆。
凤凰栖枯枝,稻粱肥雁骛。
春阳悦众日,风雨愁比屋。
人主各有情,岂若麋与鹿。
亭亭山上木,蔚蔚石底竹。
谅非怀隐忧,胡为自局促。
振衣陟崇冈,高下睡原陆。
凤凰栖枯枝,稻粱肥雁骛。
春阳悦众日,风雨愁比屋。
人主各有情,岂若麋与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感受的画卷。"亭亭山上木,蔚蔚石底竹",通过描绘树木挺拔和竹子茂盛,展现出山林的生机盎然。然而,接下来的"谅非怀隐忧,胡为自局促",诗人疑惑自己并非隐藏忧虑之人,为何却感到局促不安。
"振衣陟崇冈,高下睡原陆",诗人试图通过登山来舒展心绪,无论是高处还是低地,都能找到休息的地方。"凤凰栖枯枝,稻粱肥雁骛",以凤凰选择栖息于枯枝和雁鹜饱食稻粱的画面,寓意即使在困顿中也有坚韧和希望。
"春阳悦众日,风雨愁比屋",春天的阳光普照,却也带来风雨的困扰,象征着人生的喜怒哀乐交织。最后两句"人主各有情,岂若麋与鹿",诗人感慨君王各有其情感世界,而自己更愿如麋鹿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境遇的反思。刘基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学大家,其诗作往往富有哲理,此诗也不例外。
笑傲不禁秋兴长,登临谁复问滕王。
江湖周折地襟带,云霞粲烂天文章。
人如野鹤何飘逸,目送飞鸿去渺茫。
安得雪醅三百斗,发君豪气对吾狂。
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公酒舍归。
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
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
却忆清溪谢太傅,当时未解惜蓑衣。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
葱昽晓光开,旋转馀花弄。
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
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
鹅毛垂马騣,自怪骑白凤。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攲栋。
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
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
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