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和平淡生活的向往。"拾遗曾奏数行书"表明诗人曾经写过一些文章或诗句献给皇帝,或许是表达个人情怀,也可能是倡导某种政治理念。"懒性从来水竹居"则透露出诗人的性格,他喜欢隐逸于自然之中,尤其钟爱水边和竹林的环境。
接着,"奉引滥骑沙苑马"和"幽栖真钓锦江鱼"两句,展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活动:一方面是策马行走在沙地上,一方面是在幽静的地方垂钓捕鱼。这些生动的画面构成了诗人生活的主要内容。
"谢安不倦登临费"中,谢安可能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谢安,他以不辞劳苦、勤于职守著称,这里可能是在赞美他这种精神状态,而"阮籍焉知礼法疏"则是对另一历史人物——阮籍(即阮修)的赞扬,表明阮籍对于礼法的理解和运用非常精通。
最后两句"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描绘了诗人离开城市,走向田野的场景。"枉沐旌麾"意指无端受到奖赏或任命,而"出城府"则是离开官场和城市生活。"草茅无径"形容是一片未经开垦的荒地,而"欲教锄"表达了诗人想要开始耕种,过上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心境。
三顾无人忆草庐,藻江文海竟何如。
马卿早已羞逢掖,狗监谁能荐子虚。
旷达嗣宗贫嗜酒,清高元晏老耽书。
南州人物今如许,深惜霜林一夜疏。
无奇试学居盘谷,谁信断弦胶可续。
湘天冷落数家村,曩时曾枉旌麾沐。
潺湲阶下碧溪横,柳静风微幽意足。
知君文武济时才,旧时军律寒生粟。
文书脱略是人师,应有魏昭能换粥。
我无真乐送芳年,怅望颜回屡空腹。
凄凉指日秋风高,愿更同来写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