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闰月朔日道中忆东园菊》
《闰月朔日道中忆东园菊》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今年九月菊,应自敛芳菲。

秋色未云暮,游子将欲归。

系心霜露满,凝恨雁鸿稀。

想到尊前见,寒香正点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闰月的初一,在路上思念东园中的菊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句“今年九月菊,应自敛芳菲”以菊花作为切入点,点明时间背景为秋季,菊花开始收敛其芬芳。接着,“秋色未云暮,游子将欲归”两句,既描绘了秋天尚未完全沉寂的景色,也暗示了远方游子即将踏上归途的心情。这里,秋色与游子的归心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呼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

“系心霜露满,凝恨雁鸿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霜露满地,雁鸿稀疏,这些自然景象不仅增添了季节的冷清感,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郁。霜露满地象征着环境的寒冷和变化,而雁鸿稀疏则暗示了远方的遥远和归途的不易,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情感的载体。

最后,“想到尊前见,寒香正点衣”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期待与想象。在诗人的心中,菊花不仅是自然界的美丽之物,更是情感寄托的对象。他想象着在某个特定的场合,如宴席之前,能够见到那寒香四溢的菊花,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这里的“寒香”,既是菊花本身的香气,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它在诗人的想象中,如同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寒冷与孤独,带来了希望与安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季节更迭中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李本宁廉访入武林以手书新历饷余溪堂却寄七言八律·其七

佩玉含香事冕旒,横金驰传出龙楼。

游穷八极飞仙在,望重三朝宿老留。

白帝城探新雨色,黄公垆续旧风流。

无誇海上干将合,昨夜精芒射斗牛。

(0)

章纳言宗理有事诸陵拉余同谒归赋七言四章·其三

中天晴色敞玄扉,秣马平明度翠微。

碧嶂巧分千鹫立,苍泉寒擘九龙飞。

云霞散彩铺瑶阙,象纬飘光动玉旂。

旧识上清童子在,应门犹著五铢衣。

(0)

送万伯修中丞之朝鲜四首·其二

甘泉初锡紫貂裘,剑色飞扬射斗牛。

定远侯封天北极,受降城筑海东头。

连营甲胄分丹毂,拥道旌旗照碧油。

道是征西唫兴剧,月华遥夜满南楼。

(0)

送王思延还洛中兼询陈别驾耀文

崧高云色正嵯峨,拂袖言归故绿萝。

三箭流星传紫塞,片帆飞雪渡黄河。

从余结袜心犹素,羡尔投簪发未皤。

问讯颍川痴别驾,君苗焚笔近如何。

(0)

与詹东图别十载馀邂逅武林邸中乞余所著诗薮余拉其绘事为报戏赠此章

廿载都门醉浊醪,重逢岐路兴偏豪。

携书笑我非麟角,落纸看君尽凤毛。

中岳乱云秋梦远,少林深雪夜禅劳。

殷勤且趁吴山色,对握如椽望海涛。

(0)

是夕月色如昼水部改席庭中酣畅丁夜再赋

万顷蟾光浸碧空,千门雁阵卷西风。

高天霜露金茎外,大地山河玉镜中。

团扇欲辞清暑殿,胡床如坐广寒宫。

夜深谁唱霓裳曲,极目飞鸾大海东。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