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重逢说别时,斯文千载尽交期。
学怜知己先登早,生愧同庚后死迟。
笺疏空令传杜律,志铭谁与继唐碑?
寡妻弱子将焉托,节传遗文只益悲。
何处重逢说别时,斯文千载尽交期。
学怜知己先登早,生愧同庚后死迟。
笺疏空令传杜律,志铭谁与继唐碑?
寡妻弱子将焉托,节传遗文只益悲。
这首元代吴伯庆所作的挽诗《挽张伯成》,情感深沉,哀婉动人。诗人以“何处重逢说别时”开篇,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再相逢的渴望,同时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人世无常的感慨。“斯文千载尽交期”,既是对逝者才华与品德的高度赞扬,也寄托了对文化传承与友谊延续的深深期待。
“学怜知己先登早,生愧同庚后死迟。”这两句诗中,诗人自谦地表达了对逝者在学术上成就的敬佩,以及自己在生命历程中的遗憾,通过对比,突显出逝者在人生道路上的先驱地位和自己的后发之感。
“笺疏空令传杜律,志铭谁与继唐碑?”诗人在此感叹,逝者的作品可能无法像杜甫那样流传千古,而自己也无法为逝者撰写继唐碑之后的志铭,表达了对逝者作品未能得到充分传承的惋惜,以及对自身能力有限的自省。
最后,“寡妻弱子将焉托,节传遗文只益悲。”诗人忧虑逝者留下的孤儿寡母无人照顾,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遗文所能传递的节操和精神价值的认同,但这种认同却伴随着更深的悲哀,因为这些价值无法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继承。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不仅深情地悼念了逝者,还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文化的传承以及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充满了对逝者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思考。
爱玲珑红玉,光照夜,满庭春。
更翠焰浮空,朱明射月,和气留人。
河东上元佳节,念客怀、谁作□情亲。
喜二三更雅集,清欢满意殷勤。人生元夜几番新。
贤主亦佳宾。尽月转参横,香残烛烬,犹胜芳晨。
团圞膝前儿女,放杯行、到手莫辞频。
灯火佳庭此夕,明朝世务红尘。
昔年兄弟共弹冠。转头看。各苍颜。
千古功名、都待似东山。
慷慨一杯风露下,追往事,叙幽欢。
晨霞翠柏尚堪餐。养馀閒。未全悭。
十丈冰花、况有藕如船。
醉里忽乘鸾鹤去,尘土外,两癯仙。
浮生似梦,奈光阴百岁,都能几许。
富贵荣华时暂过,刚甚厮牵厮系。
总为儿孙,娇妻女婿,生死难为替。
回头省也,瞥然不染尘翳。
逍遥物外无拘,风邻月伴,便是余生计,石上溪边猿送果,酒满十方吟缀。
醉卧烟霞,今宵还醒,意欲归何致。
玉霄宫里,月中攀折仙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