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裳一梦断尘寰,桑柘阴阴静掩关。
种秫已非彭泽县,采薇何必首阳山。
因怜社鼓刚催老,转觉儒冠不负閒。
君看浣花台上燕,芹泥虽好亦知还。
轩裳一梦断尘寰,桑柘阴阴静掩关。
种秫已非彭泽县,采薇何必首阳山。
因怜社鼓刚催老,转觉儒冠不负閒。
君看浣花台上燕,芹泥虽好亦知还。
这首宋朝九山人的《春日田园杂兴》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卷。开篇“轩裳一梦断尘寰”,以梦境喻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官场的厌倦与逃离,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接着“桑柘阴阴静掩关”一句,通过描写桑树与柘树的浓荫覆盖,营造出一片幽静的田园景象,暗示了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种秫已非彭泽县,采薇何必首阳山”两句,运用典故,将诗人自己与陶渊明(彭泽县令)和伯夷、叔齐(首阳山采薇者)相比较,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古代隐士精神的向往,但又不完全拘泥于传统,体现了其个性化的追求。
“因怜社鼓刚催老,转觉儒冠不负閒”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与自省,认为即使在闲暇之时,也应不负所学,有所作为。
最后,“君看浣花台上燕,芹泥虽好亦知还”以燕子筑巢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洞察——无论环境多么美好,终归要回归本真,顺应自然规律。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深沉而不失豁达,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少读黄帝书,肯不笑机事。
意犹负深衷,未免名迹累。
厌贫学干禄,欲徇宾王利。
甘为风波人,岂复江海意。
担簦平台下,是日饮羁思。
逢君道寸心,暂喜一交臂。
绪言未及竟,离念已复至。
宁陵望南丘,云雨成两地。
途殊迹方间,河广流且驶。
暮帆望不及,览赠心欲醉。
爱君如金锡,昆弟皆茂异。
奕赫连丝衣,荣养能锡类。
君子道未长,深藏青云器。
巨鳞有纵时,今日不足议。
唯当加餐饭,好我袖中字。
别离动经年,莫道分首易。
雨罢山翠鲜,泠泠东风好。
断崖云生处,是向峰顶道。
谁谓峰顶远,跂予可瞻讨。
忘缘祛天机,脱屐恨不早。
祗恐岁云暮,遂与空名老。
心往迹未并,惭愧山上草。
輶车骆马往从谁,梦浦兰台日更迟。
欲识桃花最多处,前程问取武陵儿。
汉主召子陵,归宿洛阳殿。
客星今安在,隐迹犹可见。
水石空潺湲,松篁尚葱茜。
岸深翠阴合,川回白云遍。
幽径滋芜没,荒祠幂霜霰。
垂钓想遗芳,掇蘋羞野荐。
高风激终古,语理忘荣贱。
方验道可尊,山林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