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思贤堂》
《思贤堂》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杨公守临汝,俯仰八十载。

推迁城市非,散落篇章在。

外物固难必,清名竟安赖。

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

飞翔栋宇回,滉荡波流对。

稍存楸梧高,大剪菰蒲秽。

遗编访诸子,翠石补前废。

吏民亦潸然,未替甘棠爱。

(0)
注释
杨公:指杨姓官员。
守:守卫,治理。
临汝:地名。
俯仰:经历,度过。
推迁:变迁。
篇章:诗文。
外物:世间事物。
固:本来。
难必:难以预料。
清名:清廉的名声。
竟:最终。
安赖:有所依赖。
孤亭:独立的亭子。
洲渚:江中的小洲。
冠佩:官员的服饰。
飞翔栋宇:屋檐回旋。
滉荡:动荡。
波流:水流。
楸梧:两种树木。
高:高大。
大剪:大力修剪。
遗编:遗留的著作。
诸子:众人。
补:修复。
吏民:官吏和百姓。
潸然:流泪的样子。
未替:未减。
甘棠:比喻爱护人民的好官。
翻译
杨公镇守临汝,度过了八十春秋。
政绩虽已变迁,但他的诗文留存至今。
世事难以预料,但清白之名终有依靠。
孤亭立于洲边,夕阳映照官员的服饰。
屋檐飞翔回旋,水波荡漾相对应。
楸梧树稍显高大,清除菰蒲杂草。
搜寻遗著,后人修复旧迹。
官吏百姓感伤,仍怀念他如甘棠般的爱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思贤堂》,通过对杨公的怀念和对杨公事迹的追忆,表达了对德高望重的长者的敬仰与缅怀。首句“杨公守临汝,俯仰八十载”描绘了杨公一生在临汝的长久任职,岁月如梭,八十载光阴已逝。接下来,“推迁城市非,散落篇章在”暗示尽管人事变迁,但杨公的政绩和著作却流传下来。

诗中“外物固难必,清名竟安赖”表达了对杨公清廉名声的肯定,认为他的美名并非依赖于外在的物质,而是凭借其高尚品德赢得后人的敬仰。“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通过描绘杨公祠堂的景象,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

“飞翔栋宇回,滉荡波流对”运用对偶,形象地展现了杨公治下地方的安宁与活力。诗人继续描述对祠堂的修缮,“稍存楸梧高,大剪菰蒲秽”,象征着对杨公精神的维护和传承。“遗编访诸子,翠石补前废”则表达了对杨公遗著的珍视和整理。

最后,“吏民亦潸然,未替甘棠爱”以吏民的感伤之情,表达了对杨公的深深怀念,他们如同怀念甘棠树一样,怀念杨公的恩泽。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分体现了苏辙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道德典范的推崇。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立秋后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后清风濯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著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0)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其三

清晓披衣寻杖藜,隔墙已见最繁枝。

老人无计酬清丽,夜就寒光读《楚辞》

(0)

入寺

曳杖入寺门,辑杖挹世尊。

我是玉堂仙,谪来海南村。

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

旦随老鸦起,饥食扶桑暾。

光圆摩尼珠,照耀玻璃盆。

来从佛印可,稍觉魔忙奔。

闲看树转午,坐到钟鸣昏。

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

(0)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十

申、韩本自圣,陋古不复稽。

巨君纵独欲,借经作岩崖。

遂令青衿子,珠璧人人怀。

凿齿井蛙耳,信谓天可弥。

大道久分裂,破碎日愈离。

我如终不言,谁悟角与羁。

吾琴岂得已,昭氏有成亏。

(0)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

裕陵固天纵,笔有云汉姿。

尝重《连山》象,不数《秋风辞》。

龙腾与虎变,狸、豹复何施。

我穷真有数,文字乃见知。

闻君射策日,妙语发畴咨。

一日喧万口,惊倒同舍儿。

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

苦言如药石,暝眩终见思。

屈伸反覆手,独于君可疑。

四门方穆穆,行矣及此时。

(0)

游宝云寺,得唐彦猷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书一绝句云:「山雨霏微不满空,画船来往疾轻鸿。谁知独卧朱帘里,一榻无尘四面风。」明日,送彦猷之子坰·其二

出处荣枯一笑空,十年社燕与秋鸿。

谁知白首长河路,还卧当时送客风。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