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十》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十》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申、韩本自圣,陋古不复稽。

巨君纵独欲,借经作岩崖。

遂令青衿子,珠璧人人怀。

凿齿井蛙耳,信谓天可弥。

大道久分裂,破碎日愈离。

我如终不言,谁悟角与羁。

吾琴岂得已,昭氏有成亏。

(0)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全诗语言精炼,意蕴含深,通过对古今之分、个人欲望与大道破碎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理和批判精神。

“申、韩本自圣,陋古不复稽。”这两句开篇便点出了申不害和韩非两位法家各自标榜自己的学说,不再追溯古代的道统。申、韩代表了法治思想的倡导者,他们强调以法律来约束人心,体现了对个人意志的尊重与强化。

“巨君纵独欲,借经作岩崖。”这里的“巨君”可能指的是掌握权力的人,他们放纵自己的私欲,并利用儒家经典作为掩护,将自己的私心比喻为坚不可摧的岩石和高山。

接着,“遂令青衿子,珠璧人人怀。”表达了统治者通过法度来约束百姓,使得每个人都背负着名义上的枷锁(“青衿子”指的是士人,代指读书人;“珠璧人人怀”则形容每个人都心怀戒备),这也反映了社会的紧张和压抑。

“凿齿井蛙耳,信谓天可弥。”此句出自《庄子》,意在讽刺那些只知其一,不识大体的人。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只关心个人小利,不考虑整体和未来的人。

“大道久分裂,破碎日愈离。”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批判。大道指的是治国安邦的正道,这里说它已经长期被割裂,变得支离破碎,每天都在加剧这种分裂。

“我如终不言,谁悟角与羁。”这里的“角”和“羁”都是束缚的象征。作者感叹自己即使保持沉默,也无人能够理解那些真正被束缚的人的处境。

最后,“吾琴岂得已,昭氏有成亏。”这两句中,“吾琴”指的是诗人的心声或精神寄托,而“昭氏有成亏”则可能是指某种文化传承或学术思想在发展过程中的得失。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的欲望、法度的束缚、大道的破碎以及个人心声的抒发,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二十一

山围明镜易成圆,四壁松杉黯似烟。

花缺依稀知峡口,片帆斜出断厓边。

(0)

雷阳曲·其一

郎心好似调黎水,不起风波春复秋。

日日两潮还两汐,令侬消却别离愁。

(0)

龙眼

采摘日盈筐,香生比目房。

食多能益智,本草有仙方。

(0)

七寸桃

夭桃七寸已生花,有叶无枝朵朵霞。

不待三春方少好,未曾一岁即纷葩。

红颜赖尔多秋实,白首须君共岁华。

十四莫愁生子早,雒阳谁不羡卢家。

(0)

立秋后五日作·其二

争秋殊未已,酷热似城中。

水气暮方冷,林声朝尚空。

汗沾纨扇雪,香驻縠衣风。

菱藕充饥渴,佳人玉齿融。

(0)

贫居作·其十四

林园春色满,妇子喜归来。

大小花含笑,雌雄竹有胎。

寒随残雪尽,暖得早鸾催。

笭箵多渔具,河冰昨夜开。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