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秋殊未已,酷热似城中。
水气暮方冷,林声朝尚空。
汗沾纨扇雪,香驻縠衣风。
菱藕充饥渴,佳人玉齿融。
争秋殊未已,酷热似城中。
水气暮方冷,林声朝尚空。
汗沾纨扇雪,香驻縠衣风。
菱藕充饥渴,佳人玉齿融。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之后五日的酷热与过渡时节的微妙变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动态,以及人们在炎热天气中的生活状态。
首句“争秋殊未已”,点明了虽已立秋,但暑热仍未消退,仿佛在与秋天争夺季节的主导权。接着,“酷热似城中”一句,运用比喻,将炎热比作城市中的高温,形象地表达了夏日余威犹存的感受。
“水气暮方冷,林声朝尚空”描绘了傍晚时分,随着水汽的凝聚,空气开始变得凉爽;而清晨,树林中依然回荡着空旷的声音,暗示了早晨的宁静与凉意尚未完全到来。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日夜温差的变化。
“汗沾纨扇雪,香驻縠衣风”则将焦点转向了人物活动。纨扇上的汗水如同雪花般晶莹,暗示了人们在酷热中寻求清凉的方式;而衣物上的香气则随风飘散,体现了夏季特有的清新气息。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炎热天气中的生活场景和心理感受。
最后,“菱藕充饥渴,佳人玉齿融”两句,将话题转向食物和人物。菱角和莲藕作为夏季常见的食材,不仅能够解渴,还能满足人们对清凉口感的需求。佳人的“玉齿融”则可能是在描述吃下清凉食物后,牙齿感到的舒适感,或是对美好事物的享受。这两句通过食物与人物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立秋前后酷热与凉爽交替的季节特点,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中所展现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早衰甚畏寒,飕飕压空馆。
登阁望东庵,亭亭长一伞。
欣然愿暂寓,竹底门可款。
外看磔猬毛,仰视覆鹄卵。
席才置锥地,牖若窥天管。
瓦炉香不去,菅寝衾易暖。
颇疑渔庵结,又类土室窾。
家具止囊衣,弛担著亦满。
客来勿嗤陋,老我善用短。
犹能设胡床,相唤共茗碗。
我生无它长,所得静而简。
出仕三十年,不殖一金产。
四方到为家,所向不容拣。
南游极巨海,西戍掠危栈。
为州亦何好,且复占仕版。
俸不给淖糜,况敢事酒盏。晨兴坐堂上,符檄高?嵼。
藏书三万轴,一字不到眼。
胸中积磊块,叹息谁为铲。
浮生固如此,正可付一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