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何禆隐亦迟,寄声猿鸟莫相思。
行虽负俗犹佳士,剑即无成喜侠儿。
烛跋引书如莫逆,瓦壶嗜茗若深知。
松泉应愧贫居少,独曳疏桐对子期。
与世何禆隐亦迟,寄声猿鸟莫相思。
行虽负俗犹佳士,剑即无成喜侠儿。
烛跋引书如莫逆,瓦壶嗜茗若深知。
松泉应愧贫居少,独曳疏桐对子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彭孙贻在除夕之夜,面对友人赠诗的感怀。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联“与世何裨隐亦迟,寄声猿鸟莫相思”,诗人自问与世无补,选择隐居是否太晚了?他希望猿鸟不要为他的孤独而哀鸣,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颔联“行虽负俗犹佳士,剑即无成喜侠儿”,诗人认为即使行为不被世俗理解,仍可保持高尚的品格;即使剑术未能成就,也乐于成为豪侠之士,展现出对理想人格的坚持和对侠义精神的向往。
颈联“烛跋引书如莫逆,瓦壶嗜茗若深知”,诗人以烛跋(烛芯)引书,如同知心好友,瓦壶煮茶,仿佛能深刻理解彼此的心意,强调了友情的真挚和心灵的契合。
尾联“松泉应愧贫居少,独曳疏桐对子期”,诗人想象松泉可能因自己贫居而感到羞愧,但自己却独享着与子期(古代知音)的琴瑟之乐,表达了虽处简陋环境,仍能寻得心灵慰藉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真挚友情的珍视,体现了其独特的生命哲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