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
《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家山松菊半荒芜,杖策穷年信所如。

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渔。

久谙郭璞言多验,老比颜含意更疏。

祇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píngzèngsānlíngshānrénchéngwéixiàng
sòng / wángānshí

jiāshānsōngbànhuāngzhàngqióngniánxìnsuǒ

zhànjiànlíngfēishìsuànzhīrénguìtáo

jiǔānguōyánduōyànlǎoyánhángèngshū

zhīchéngfāngshìchuánjièjūnmíngxìngzàixīnshū

注释
家山:故乡。
松菊:象征高洁。
荒芜:荒废、无人打理。
杖策:手杖。
穷年:一生、终年。
信所如:随心所欲。
地灵:大地的灵气。
卜筮:古代占卜方法。
人贵:人的价值。
陶渔:自我修养和谋生。
郭璞:古代术士,擅长占卜。
言多验:言论常常应验。
颜含:老者的面容。
意更疏:心境更加淡泊。
勒成:编撰。
方士传:关于方士(古代修道或炼丹的人)的传记。
借君名姓:借用您的名字。
新书:新的著作。
翻译
家乡的松菊已半荒凉,我持杖漫步终年,任凭心意所向。
凭借对大地灵气的直觉,而非占卜,我明白人的价值在于自我修养和独立谋生。
长久以来,我发现郭璞的言论大多应验,而我老去后,心境更加淡泊。
我只想把这些经历整理成方士传记,让您的名字出现在我的新作中。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目为《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居之人的景况和心境,以及对其品格和修为的赞美。

首句“家山松菊半荒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杖策穷年信所如”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选择的肯定和向往。

接着,“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渌”,诗人赞扬山中人的品质,不是通过占卜或其他方式来认识,而是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内在修养来体现其高贵。这里的“陶渌”指的是古代隐士陶渊明,以之比喻山中人的高洁。

“久谙郭璞言多验,老比颜含意更疏”,诗人借用历史上著名的隐逸郭璞和颜回,表达对山中人深厚的理解和赞赏,他们的言行都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而老者颜回则是以其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著称。

最后,“祇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诗人表达了想要将山中人的故事和精神传承下来,并希望通过文学作品使之名垂青史。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那些能够坚守内心高洁、不随世俗沉浮的人物的深深敬意。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夜宿禾泥田家·其二

方语须三译,人情在一歌。

关山离别苦,此夜曲中多。

(0)

送董理问·其一

名家勋绩伍公槐,前代班行冠上台。

御赐尚存犀角带,军容犹识虎头牌。

云仍谁似如今盛,风烈何能与物谐。

天阙入朝归路远,也须骑马过茅斋。

(0)

和金太守述怀韵·其二

每欲挥毫赋子虚,非才空愧马相如。

弯弓却道云无雁,弹铗多应食有鱼。

芸屋泥香朝雨后,竹床月透夜凉初。

诸生沐浴文翁化,坐拥皋比听读书。

(0)

题梅雪卷

银海光摇六出花,晴香一树映窗纱。

谁陪东郭先生履,远访西湖处士家。

皓素本来同造化,清寒不许炫豪奢。

卷帘爱索群姬笑,取水春烹雀舌茶。

(0)

赠临淮生六人赴京·其四王胜祖

风满长江月满山,担书祇为叩贤关。

杏林春色身先到,桂窟秋香手可攀。

天拱宸枢瞻汉阙,月临朔望换朝班。

状元释褐今应见,觐省萱堂谒告还。

(0)

三月廿八日陪府官诣东岳庙行香献寿律诗二首·其二

神斿双引拂空冥,鸾鹤蹁跹下翠屏。

献寿自须通秘祝,讴歌还许出优伶。

花攒绮席杯倾碧,火爇珍庖俎割腥。

麾导前驱催上马,山风吹雨洒清泠。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