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松菊半荒芜,杖策穷年信所如。
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渔。
久谙郭璞言多验,老比颜含意更疏。
祇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
家山松菊半荒芜,杖策穷年信所如。
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渔。
久谙郭璞言多验,老比颜含意更疏。
祇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目为《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居之人的景况和心境,以及对其品格和修为的赞美。
首句“家山松菊半荒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杖策穷年信所如”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选择的肯定和向往。
接着,“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渌”,诗人赞扬山中人的品质,不是通过占卜或其他方式来认识,而是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内在修养来体现其高贵。这里的“陶渌”指的是古代隐士陶渊明,以之比喻山中人的高洁。
“久谙郭璞言多验,老比颜含意更疏”,诗人借用历史上著名的隐逸郭璞和颜回,表达对山中人深厚的理解和赞赏,他们的言行都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而老者颜回则是以其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著称。
最后,“祇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诗人表达了想要将山中人的故事和精神传承下来,并希望通过文学作品使之名垂青史。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那些能够坚守内心高洁、不随世俗沉浮的人物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