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月上遥山。院落人闲。柳花如梦隔烟看。
透得玲珑春样子,只有阑干。琴语急回湍。
怨调微弹。劝君莫种楚江兰。
纫了同心双佩结,欲解须难。
晴月上遥山。院落人闲。柳花如梦隔烟看。
透得玲珑春样子,只有阑干。琴语急回湍。
怨调微弹。劝君莫种楚江兰。
纫了同心双佩结,欲解须难。
这首《浪淘沙·答小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画面。开篇“晴月上遥山”,以明月照耀远山起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氛围。接着“院落人闲”,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与人物的悠闲,为后续情感的铺垫打下了基础。
“柳花如梦隔烟看”一句,将柳花比作梦境,通过烟雾的遮掩,赋予了画面朦胧之美,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迷离与恍惚。接下来“透得玲珑春样子,只有阑干”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但又通过“只有阑干”这一细节,透露出一丝孤独与寂寞的情绪。
“琴语急回湍”描绘了琴声的急促与水流的湍急,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音乐的激昂,也隐含了情感的波动。“怨调微弹”则直接点明了情感的基调——哀怨,通过“微弹”二字,更显出了情感表达的细腻与克制。
最后,“劝君莫种楚江兰。纫了同心双佩结,欲解须难”四句,运用了楚江兰和同心双佩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珍惜与守护,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割舍。其中“欲解须难”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对情感的不舍,也暗含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景物的描绘、情感的抒发以及典故的运用,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世界,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枯寒生晚,复何似、张绪少年时意。
薄命不逢何至此,满眼啼妆龋齿。
城是城非,年来年去,万八千能几。
半痴半了,更痴儿计孙计。
回首仕已半生,仕何如已,已矣羞拈起。
幸有橘丸丸日大,且复从公围戏。
若论弹文,更书谤箧,吾历无馀纸。
多年致仕,大都有甚恩例。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二人皆北去。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
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
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
又说巨鳌吞饵,牵翻员峤方壶。磻溪老子雪眉须。
肘后有丹书。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
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
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拂著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