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琴寄鹤,辞山别水,乘兴随云做客。
囊中欲试紫金丹,待点化、鸾红凤碧。
谁知到此,玉梯无路,天上难通消息。
不如却趁白云归,免误使、山英扫迹。
携琴寄鹤,辞山别水,乘兴随云做客。
囊中欲试紫金丹,待点化、鸾红凤碧。
谁知到此,玉梯无路,天上难通消息。
不如却趁白云归,免误使、山英扫迹。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敦儒创作的《鹊桥仙(其四)》。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以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的精神状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携琴寄鹤,辞山别水,乘兴随云做客。” 这几句描绘了诗人带着琴离别山水,随着云彩自由地旅行,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琴在这里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工具,也象征着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抒发。
“囊中欲试紫金丹,待点化、鸾红凤碧。”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道家修炼之术的向往,想要在自己的生活囊中尝试用紫金丹来修行,以期达到灵魂的升华和物质的变化。这一意象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超脱现世、追求永恒不朽的渴望。
“谁知到此,玉梯无路,天上难通消息。” 当诗人真正踏上了追求精神高峰的道路时,却发现原来连通天堂与尘世之间的桥梁——玉梯已经消失,不再能够轻易地获取天界的信息。这几句表达了一种对于追求真理而不得的无奈和困惑。
“不如却趁白云归,免误使、山英扫迹。” 最后诗人选择了退隐山林,乘着白云返回自然之中,以避免再次陷入世俗纷争,同时也希望能够抹去过往的足迹,重归宁静。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崇拜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道家修炼之术的向往,表现出诗人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现实世界的无奈和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