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怀·其五》
《秋怀·其五》全文
宋 / 李若水   形式: 古风

风高天宇寒,朝来几鸿过。

长铗诉新怀,短檠续旧课。

霜梧触阶棱,铿然警痴坐。

吾发半已白,功名况么么。

(0)
注释
风高:形容风力大。
寒:寒冷。
朝来:早晨。
几鸿:几只鸿雁。
长铗:长剑,古代剑的一种。
诉新怀:倾诉新的心情或想法。
短檠:短小的灯台,古人用来照明读书。
续旧课:继续以前的学习。
霜梧:秋天的梧桐树。
触阶棱:触碰台阶的边缘。
铿然:声音清脆。
警痴坐:唤醒沉思的人。
吾发半已白:我的头发已经一半变白。
功名:追求的名声和地位。
况么么:更何况微不足道。
翻译
风大天空寒冷,早晨有几只鸿雁飞过。
长剑倾诉新的思绪,短灯继续旧时学业。
秋霜打在梧桐树上,清脆的声音唤醒了沉思的人。
我的头发已经半白,追求功名又算得了什么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士人在秋天的感慨。开篇"风高天宇寒,朝来几鸿过",以清冷的秋景烘托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情境,"几鸿过"则暗示了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紧接着"长铗诉新怀,短檠续旧课",诗人通过对古代典籍的研习,表达了自己的新想法和未竟之志,同时也在回顾往昔的学业与追求。

第三句"霜梧触阶棱,铿然警痴坐",秋风中带着凉意,连同草木都被晚霜所沾湿,诗人则坐在这里,被突如其来的冷清声响惊醒,这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震撼。最后两句"吾发半已白,功名况么么",诗人感叹自己年华老去,头发已经斑白,但对于功业和名望的追求却仍然充满了无限的渴望和焦虑。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出一位士人在秋天所特有的感悟和忧愁。

作者介绍
李若水

李若水
朝代:宋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猜你喜欢

秉国池亭

曲曲阑干面面棂,红尘飞不到斯亭。

避人幽鸟入深竹,恋钓游鱼弄翠萍。

天阔倒涵秋水碧,墙低不碍远山青。

翛然独占闲中趣,一枕荷风午睡醒。

(0)

山玄水苍重,进揖退扬清。

静有如圭德,行无变玉声。

韦弦非中度,兰蕙欠锵鸣。

几忆陪朝会,交相间九成。

(0)

绵瓞怜同蒂,锄耰莫误芸。

浮泉滋绀质,巾绤透清芬。

积石三年熟,瑶池五色文。

静思空洞美,宁问邵平君。

(0)

溺溪流

春天一夜雨霶?,添得溪流意气多。

刚把山僧推倒却,不知到海后如何。

(0)

双喻辞

人事常酌中,取象如敧器。

器平不敧覆,有同身爽利。

道心常不系,取象如虚舟。

舟閒随逝止,可比性优游。

能符双喻者,何虑复何忧。

(0)

三法自然歌

心本不愆自然戒,何用科条防毁败。

心本不动自然定,何用勤劳止自竞。

心本不迷自然慧,何用参寻叩伦类。

即今知此三自然,奉以周旋无失坠。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